近日我读了梁晓声先生的《父亲》一书,书中描写了一位朴实,不善言辞,却用行动诠释大爱的父亲,深情表达了对一个平凡年代的父亲的尊重。
书中描绘在那个清贫的年代,全家七口人的口粮仅靠父亲当“抹灰工”的汗水苦苦支撑;为了省钱,父亲三年才探一次家,一块臭豆腐要吃三顿,但他从不抱怨,只想让二儿子上大学。父爱无声,但却深深地刻在父亲皱纹纵横的脸上,父爱无形,但却都做在儿女成长的细节之中。
读罢,我掩卷沉思,回想起我的父亲是一位在八十年代为国戍边的老兵,即使退役多年他那坚毅的眼神中依然不失老兵的光泽,厚重而粗糙的手掌记录了艰苦岁月的磨砺。我没见证过父亲的经历,不曾理解他开着解放牌老卡车从西藏阿里开到新疆叶城来回十天的枯燥;也没感受过车子抛锚在方圆几百公里没有人烟的戈壁上的被迫自救和无助;从未尝过没有水只能嚼冰块解渴的寒冷和高原空气稀薄导致太阳光更加毒辣的疼痛。父亲常说:“人,生一日,须尽一日之功”,也正是因为有了像他这样的共和国军人执着坚守,不仅让我们的小家愈加幸福,更让荒漠戈壁从袅袅炊烟变得日益繁华。
恩情不知所起,只在无言中。其实对于父亲的感谢都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只有在偶尔回想起来时,细细品味才突然发现自己内心对父亲有太多的感慨,他永远都是我们“想要报答却报答不了的恩人”
作者:陈 雄
主 办:武警福建总队政治工作部
监 制:齐明宇
责任编辑:熊修宁
值班编辑:王康汉
投稿邮箱:fjwj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