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讲述法国革命的小说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09 12:40:48

知识点提要

1.《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双城记》是部历史小说,但处理的却是现实问题。狄更斯深切地感受到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尖锐、贫富的悬殊,下层群众中普遍存在着的愤慈与不满,觉得情况与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有些类似。他担心英国爆发像法国大革命那样的革命,故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写出《双城记》,向英国统治阶级提出替告,呼吁改良,要求缓和社会矛盾。

2.《双城记》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人物。像梅尼特医生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人道主义的典型。卡尔登是小说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聪明,有才气,然而不善钻营,缺乏在当时社会必不可少的“精明”,因而总是被人利用,自己却默默无闻。卡尔登的本质是好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伟大的利他主义精神。厄弗里蒙地侯爵则是反动贵族的典型。他视下层人民为草芥,作恶毫无顾忌。而得伐石太太是革命群众的代表。

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讲述法国革命的小说(1)

结合具体理解

《双城记》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双城记》采用典型的多元整一结构,严谨有序。小说由5个叙事单元组成:梅尼特一家的故事;得伐石夫妇的故事;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故事;卡尔登的生活与献身;克朗丘的生活与经历。5个单元之间虽有紧密联系,但并不互相包含或隶属,而是互相独立、平行发展的。5个单元又是整一的。它们各自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交叉、渗透。从结构的角度看,这种整一主要是由人物、情节和线索三种因素形成的。

2.《双城记》体现了狄更斯侧重描写感受世界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了如实地反映法国大革命,狄更斯阅读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所以关于大革命的描写才那样真实具体。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图,他又对生活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变形。在小说中,狄更斯投入了丰富的感情。他通过带着褒贬的描写、议论、抒情等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3.《双城记》成功地运用了悬念与象征的艺术手法。小说中不仅有大的悬念,如梅尼特与厄弗里蒙地家族的关系以及他在狱中写下的那份文件,而且有不少小的悬念,如克朗丘的盗墓。在小说中,作者常采用象征手法暗示某种意象或预兆,渲染气氛。小说第5章对流淌在圣安东尼区的狭窄街道上的酒的描写是著名的。这里的象征意味是明显的,鲜红的酒象征着鲜红的血,它暗示着法国大革命即将到来,象征着狂暴的群众运动即将开始。

4.《双城记》对攻打巴士底狱、法庭审判等群众场面的描写,对顺序、插叙、倒叙等叙述方法的灵活运用,都是很出色的。

加深印象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探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正义性。作者虽然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与正义性,却反对革命暴力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作者既肯定革命的必然性和正义性,又反对群众运动和革命暴力,这里明显地存在着矛盾,因为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只能通过群众的暴力革命运动才能实现。狄更斯宣扬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感化。在他看来,只要大家的道德水准提高了,人人讲究仁爱、宽恕,社会就会美好起来。因此,他一面不厌其烦地宣传自己的道德理想,一面塑造了梅尼特、代尔那、卡尔登、露茜、劳雷等一系列道德高尚的人物,作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实际上,道德不仅是小说思想内容的基本方面,也是小说描写、评价人物、事件的出发点。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