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写的书,有没有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09 12:41:25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看到这句熟悉的话,也许大家都会想到大文豪狄更斯笔下的《双城记》。而经久不衰的名著《双城记》,正是以法国大革命为历史背景写成的。

这一发生在200多年前的大事件,被狄更斯、雨果、托尔斯泰等人多次写进文学巨作中,也是影响人类历史走向的关键时刻之一。不过,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解读,却始终是历史学家面临的一个难题,他们至今依旧未能达成共识,也因此在不断进行着思想的碰撞。

而这本有着将近80万字的大部头书籍,《法国大革命思想史》,就是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梳理、评价和解读。书的作者是乔纳森·伊斯雷尔,一个研究启蒙运动的知名历史学家,为了写成这本书,他深挖了存档中极为详实地记录《议会档案》,并从旧报纸上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灵感。在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史学家雷颐推荐的书单中,这本书也赫然位列其中。

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写的书,有没有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1)

01 用“修正主义”解读法国大革命,是对是错?

在解读法国大革命的西方学术界,“修正主义”的观点起到了一定的主导地位。这个史学观把民主文化与一系列行为区分开来,并认为引发法国大革命的最初动力,也就是一开始的导火线,其实是思想方面的矛盾爆发。

但在乔纳森·伊斯雷尔看来,修正主义的观点很值得商榷,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缺乏说服力。乔纳森·伊斯雷尔觉得,经济、文化、思想都是这场大风暴的引爆点,正是由于启蒙运动对思想的启发,才有了后来这个大事件的出现。

而乔纳森·伊斯雷尔对法国大革命的深入探讨和追根溯源,犹如一层一层剥开洋葱的表皮,让我们看到了法国大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如何一一被点亮的。其独到的见解,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写的书,有没有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2)

02 法国大革命的核心人物和事件:从人的权利到罗伯斯庇尔的观念

从《法国大革命思想史》这本书的副标题,不难看出罗伯斯庇尔这个人在法国大革命中重要地位。而在这个一波三折的事件中,罗伯斯庇尔的命运也仿佛成了法国大革命的缩影。

罗伯斯庇尔早年,其实是个容易心软的律师,曾经因为一份判决书好几天吃不下饭。但在暴动中他打破了自己的惯例,开始觉得为了真正的自由,牺牲少部分人也是可以的。

这是罗伯斯庇尔转变的第一步,而走出这一步,其实罗伯斯庇尔坚定固守的原则已经彻底动摇,牺牲逐渐成为他眼中的正当性,从此无法回头,以至于当1793年吉伦特派被推翻,罗伯斯庇尔站上了“权力最上层”的位置时,他越发偏执暴戾,甚至会有“谁干扰这种牺牲,谁就是敌人”的疯狂想法。

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写的书,有没有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3)

罗伯斯庇尔最终被送上了断头台,但其实,经历和他一样心路历程的并不仅仅有他一个人,只不过那个锅,他是背定了。罗伯斯庇尔的悲惨下场,或许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他也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心软的少年,甚至可以说,他已经严酷到绝无仅有。

其实深究起来,法国大革命初期的众人,也是抱着满腔的热血,但越演越烈中,他们终究是没能控制住内心的野兽,而被野兽主宰了自己的心智。

通过对这一场向往自由的举动一针见血地解读,乔纳森·伊斯雷尔其实回答了一个很多人都困惑的疑问:为什么有的思想会走到自己的反面?这无疑是透过遥远的法国大革命,更值得每个人思考的一个问题。

读史使人明智。在法国大革命这一历史剧变中,如果只是以看客的眼光浮光掠影地看过,或许我们会惊,会叹,会不解,但当真正触及更深层面的问题,也许会有难以言说的触动。

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写的书,有没有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4)

坐在断头台前的妇女们一边打毛线一边数着掉下的头颅:“二十二、二十三……”,狄更斯写在《双城记》中的一幕,现在读来依然让人触目惊心。

法国大革命经历了血流成河的灾难,但在大众暴力盛行中,似乎未能真正带来口号中所说的“自由、平等、博爱”。而今在《法国大革命思想史》重新解读这个大事件,也许又会多出几分深思和感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