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寂静的春天类似的书,寂静的春天的最佳译本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16 12:28:57

???? 点击购买纸质书

[美]丹·费金 著

王雯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年普利策奖最佳非虚构图书

2014年蕾切尔·卡森奖最佳环保图书

2014年海伦·伯恩斯坦图书奖

2014年国家科学院科学图书奖

揭秘环境污染与癌症关系的真相,堪与《寂静的春天》相媲美的“科学写作新经典”

汤姆斯河是美国新泽西州一个人口不到十万的小镇,名字取自于那条流经当地的小河。

20世纪50年代之前,这里的经济凋敝,百姓以农业和手工业为生。1952年,瑞士化工巨头汽巴-嘉基迫于污染指控,将大部分业务从辛辛那提转移到汤姆斯河镇。从50年代到80年代,化工生产在为汽巴-嘉基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推动了这个封闭落后的农业小镇的现代化转型。

然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急剧恶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几乎不做任何处理,或直接流入汤姆斯河,或经由深埋地下的管道排至大西洋,或直接在当地的农家后院填埋和焚烧,或干脆通过疏松的沙质土壤渗入地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汤姆斯河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镇上的儿童癌症发病率显著升高,公众健康成了焦点。1996年,当地传出癌症高发的消息,在全镇引起巨大恐慌。受害家庭逐渐把健康问题和化工厂排污联系起来,他们在环保组织的协助下,把化工厂和水务公司告上法庭。经过十多年的调查取证和多方斡旋,2001年,案件画上了句号。

从农业小镇,到癌症村,环境污染和癌症,错综复杂。

漫漫治污路,谁去求索?

引领经济发展的企业?势单力薄的个人?彰显社会良知的媒体和环保组织?手握公权力的政府?

环保记者丹·费金,聚焦“癌症村”,历时十多年追踪调查,还原化工污染诉讼案始末,揭秘环境污染和癌症关系真相。

工业化和城镇化之路上,如何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难题?

《最后的熊猫》

和寂静的春天类似的书,寂静的春天的最佳译本(5)

???? 点击购买纸质书

[美]乔治·夏勒 著

张定绮 译

胡锦矗 校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全美书评人协会、《纽约时报》年度好书

八十年代中国的历史记录,

熊猫世界的隐秘与哀愁

情怀与理性结合的环保纪实

一九八〇年,中外顶尖专家齐聚卧龙。艰难促成的熊猫项目,能否改变熊猫命运?十二年后,外方代表乔治·夏勒亲笔披露往事,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录。三十五年后,“熊猫教父”胡锦矗为中译本修订作序。

熊猫,作为众所周知的中国国宝,世人皆爱其憨态可掬;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一珍稀动物在其所生存的狭窄空间里,在孤独无言的日子里,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和危险。

作者夏勒博士以特聘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合作的“熊猫项目”,从一九八〇年开始,在四川山区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熊猫研究。他观察到熊猫各种动人的真实生活,同时也目睹了无知愚氓贪猎熊猫的可怕行为。

在本书中,他以科学家和参与者的立场,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这项史无前例的“熊猫项目”之内情;又以哲人的心灵与诗人的笔触,描绘了那一隐秘世界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批进入中国大陆进行研究的外国专家,夏勒博士以外来者的角度,将其当时与国内科学工作者和老百姓的来往以及各种生活小故事娓娓道来,为今天的读者重现了那个改革刚刚起步、思想开始解放的特殊历史时期。

熊猫会被奉为环保偶像,其实毫不足奇。这动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魔力,能打动和改变所有看见它的人;只要有它在场,气氛就焕然一新。对熊猫而言,自由就是在山林环绕的竹海中平静的生活。它不能调整自身来迎合我们,它的需求无法妥协。如果任凭熊猫灭绝,那么所有的高尚情操、人道关怀,所有使它们永垂不朽的企图,都没有意义。

熊猫没有历史,只有过去。它来自另一个时代,与我们短暂交会。我们深入丛林追踪它的那几年,得窥它遗世独立的生活方式。本书就是那段短暂光阴的实录,而非回忆。

《与荒原同行》

和寂静的春天类似的书,寂静的春天的最佳译本(6)

???? 点击购买纸质书

[美]约翰·麦克菲 著

岳韦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普利策奖得主经典非虚构作品何伟推荐的纪实类作品

“环保要赢,赢,赢,不停地赢。别无出路。”

重返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现场

聆听一个时代的声音

美国,1960年代。

“如果要去荒原,你会与谁同行?”

“戴维·布劳尔。”

戴维·布劳尔,美国《荒原法案》主要推手,塞拉俱乐部执行董事,地球之友创始人。他是同行眼中“荒原保护的代言人”。

在布劳尔担任执行董事期间,塞拉俱乐部的会员从七千增长到七万七千人。在他的领导下,俱乐部影响着美国有关土地、海洋和大气利用方面的立法。对于美国垦务局而言,布劳尔简直就是一个恶魔,他以一己之力,将大峡谷中两大水坝的建设至少推迟了两代人的时间,并有可能永远都造不起来。

这本*录了布劳尔的三次荒原之旅。与布劳尔同行的分别是:

查尔斯·弗雷泽,“美国最顶级的两位地产开发商之一”,自认为是真正的环保主义者。他觉得很多所谓的环境保护分子,其实是环境保存分子。

查尔斯·帕克,美国地质学家,矿业工程师。他认为,“如果在白宫底下发现铜矿,那么白宫就该移走”。

弗洛伊德·多米尼,美国垦务局局长,职业生涯的目标是有一天能建造两百米高的大坝。他觉得“大自然毫无恻隐之心”,而布劳尔“只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保存主义者”。

三场旅行,一个时代的声音。危机与变革、环境与发展、争执与妥协,所有这一切,都将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

我们,是否还能与荒原同行?

《朱鹮的遗言》

和寂静的春天类似的书,寂静的春天的最佳译本(7)

???? 点击购买纸质书

[日]小林照幸 著

王新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荣获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2020年度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

一个物种在日本灭绝,“对生命的慈爱”如何从现代日本消失?

Nipponia nippon,朱鹮的学名象征着日本。这种美丽的鸟,曾经遍布日本全境。

到1930年代,只有新潟县的佐渡观测到了它们的踪迹。

当地爱鸟人士为保护最后的朱鹮不遗余力……

据佐藤春雄的观察,日本的朱鹮每十年会迎来一次大的变化。昭和初年,日本政府将朱鹮指定为“天然纪念物”;昭和一十年代,朱鹮因战争而被人们淡忘;昭和二十年代,佐渡朱鹮爱护会为代表的保护组织成立,朱鹮重回人们视野。之后每十年,对朱鹮的保护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平成七年,换算成昭和的话,应该正值昭和七十年。佐藤春雄坚信,今年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而春雄所期待的变化,则是朱鹮在日本国内的首次产卵和孵化的成功。

小绿和凤凤于4月4日起开始交尾,并成功产卵。

佐渡三家朱鹮保护组织欢欣鼓舞。五颗卵意味着五只小朱鹮,到访保护中心的游客也为之雀跃。

然而,人们的喜悦与期待再次落空。4月30日,小绿突然死去。小绿留下的五颗卵承载了日本产朱鹮的血脉,是人们最后的希望。它们能否孵出,备受瞩目。

5月20日,环境厅公布:“五颗卵没有孵化的可能性,人工增殖失败。”

小绿之死加上孵化失败,日本产朱鹮的血脉就此断绝。唯一存世的日本产朱鹮小金,也已无生殖能力。凤凤于6月被送归中国。

平成七年,昭和七十年(1995年)。春雄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所期待的日本产朱鹮将迎来的巨变,竟然是彻底的灭绝。

《肮脏的三十年代:沙尘暴中的美国人》

和寂静的春天类似的书,寂静的春天的最佳译本(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