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文明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如何促进公民文明素养提升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26 06:21:40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一重要论断,是深刻把握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着眼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本期栏目对该话题进行理论问答。

主持人:赵鑫

嘉 宾:金光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主持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意义何在?

金光磊:全社会文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指标,现代化建设不仅要看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更要看一个社会在价值领域、思想领域、道德领域、文化领域的发展水平。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有助于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是民族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实现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不能加快发展,首要的还是在于观念的转变,能不能把人们的劳动热情、创造智慧和奉献精神充分发掘和释放出来,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事业中去。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主体能动作用的充分发挥。

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社会风尚和文化建设是影响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因素

主持人:哪些因素影响了全社会文明程度?

金光磊: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影响了全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主要是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纪律观念、社会教养水平等。当个体的文明素养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实现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整体性文明程度的提升。

社会风尚影响了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风尚是在一定时期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心理和道德观念,反映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良好的社会风尚助推文明程度的提升,反之则有悖文明,理应摒弃,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良好的社会风尚彰显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影响着一个社会的精神塑造,蕴含着一个社会健康向上的力量。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促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文化建设影响了全社会文明程度。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建设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文化水平的高低,公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姿态,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要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推进社会文明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广大民众素质的全面提升

主持人: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路径有哪些?

金光磊:一是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升家庭文明水平。家庭文明建设,小而言之,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睦;大而言之,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可以通过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活动,传承孝老爱亲优秀文化传统,展现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引导人民群众提高家庭文明意识,形成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突出价值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培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就要讲正气,弘扬正能量。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广大民众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是面向城乡基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城乡基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一项重大改革,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把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把价值要求植入群众心中,让文明因子“日用而不觉”。要加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把创建文明户,文明村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与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