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阅读了半个月,终于把《悲惨世界》这部大书看完了。
昨天上午看完了最后一卷,合上书后,如释重负,总想表达点什么。
想说它的叙事主线和结构,又想吐槽它的慢节奏和妄议政治,以及大篇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怀。作为还原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宏大作品,与陈忠实的《白鹿原》相比,不敬地说,个人认为从可读性、趣味性、民族性、叙事节奏感四个方面来比较,均不如后者。
语言的生动、准确、贴切、精炼方面,就不用比了。毕竟阅读和理解用母语写作的作品,比译制品更适合我们。思想性这条就彻底摒弃了吧,非要给小说加上思想性,特别讨厌。
从去年开始重新阅读的《悲惨世界》,中间陆续穿插看了点别的书,这本小说看看停停,停停看看。本月因为跟一个老师学写书评,就停掉了其它的书,集中时间看这本书。看完结尾后,已经模糊了去年开始阅读的第一章的部分内容。这记忆力,越来越没用了。
上午重新打开这部书,从第一页开始快速浏览,补全之前阅读过但已忘记的内容。直至续接上本月开始阅读、记忆还算清晰的内容,彻底合上了书。
我还是偏爱中国的优秀小说作品。但是对于构思奇妙或故事性特别强的外国小说,如《月亮与六个便士》《人猿泰山》等也不拒绝。
用惯了KINDLE的电子书阅读器,已经不愿再看纸质书了。一是翻页和手持不如电子书方便,特别是较厚的大部头;二是查询生字、生词时,电子书自带词典。
家里的纸质《悲惨世界》,还是2010年在太原工作时买的,买后第一章都没有看完。后来没舍得扔,带回了家,一直在书柜里睡了12年,总算刷完了,对得起这本书了,善始善终。
这本书叙事跨度很大,从1793年至1832年,但是叙事线索还是非常清晰的。围绕主线,全方位反映了当时法国的持续政治波动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状况。记录、描绘的事件远比人多。
作为与此类似的中国优秀小说《白鹿原》,叙事却简练、流畅,情节紧凑,可读性强,趣味性的事多。在书中看不到作者个人,只有一位位栩栩如生的角色在喜怒哀乐,通过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行为,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悲惨世界》的叙事方式却与此大不相同。除了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外,作者不时跳出来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包括政治、法律、宗教、悲悯、同情等方面,或议论、或质问。这样的内容占据全书的相当大篇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放慢了情节的进展,给人一种慢悠悠移动的节奏之感。
这反映了作者既是性情中人,也表明了其所享有的充分写作自由,那样的社会环境允许他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各种正确或错误的观点,甚至是不利于当局的。
这本书不是以故事性强或情节曲折胜出的书,可以拿来当法国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参考书来阅读。而把时代特征和民族性用一系列原汁原味的故事表达出来,《白鹿原》就做得很好。
作者简介:我是“家在潢川”,一名如再生的冉阿让般忠于内心的70后。前18年从事线下销售,近5年转型电商销售。喜欢阅读、写作、摄影、平面设计。理想的生活状态是:白天尽职工作,晚上扎实创作。关注我,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