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小说语言风格上的特点,孙犁小说语言的研究现状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2-11 13:42:06

作者:尧山壁

对近来的文学不满足,一是缺乏成功的典型形象,记不住;二是语言乏味,看不下去,如孙犁所说:“贫嘴烂舌,胡乱写之。”将今比昔,自然想起前辈语言大师。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当代的语言大师是鲁迅、老舍、赵树理、孙犁,或者加一个写诗的郭小川。语言大师的标准是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自成一家。捂住作者名字也能看出是谁写的。书法上叫“体”,颜柳欧赵;京剧称“流派”,梅程尚荀。孙犁的语言风格是朴实、清新、简洁,或者概括一个“净”字,心净,文字干净。

布封和马克思都说过:“风格即人。”看孙犁的作品,不管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的面容、身影。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内心火热,表面又很平静,甚至有点冷峻。布衣心理,淡泊名利,不光语言还有语气、语境都是一致的,没有一点官气、作家范儿。他达到了庄子“心斋”“坐忘”的境界,浑然忘我,故能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他心净,无杂念,不想当官。新中国成立初就定了行政十级,地市级干部,末了还只是个副科级头衔。静观时代风云,心里明镜似的,从不随波逐流,自有一定之规。

孙犁认为作品有艺术性才有思想性,创作自由空间要大一些。他的创作是从生活出发,从美学出发,表现美的生活、生活的美。开始我对《荷花淀》不理解,烽火连天,水深火热,哪来的诗情画意?我写白洋淀,浪花是火焰,芦苇刀丛剑树。后来渐渐明白,有各种写法,大家都剑拔弩张,火上浇油,他用另一种写法,在那个时代就特别新奇。他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在爱国的旗帜下,真、善、美大发扬,妇女也调动起来了,“八年里一只床子,送过多少次八路军”“荷花变成女人”“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芦叶”,就是美得极致,因为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美与丑的决斗。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鲁迅说语言的美包括“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孙犁都做得很好,“像追求真理一样追求语言美”。他的语言不似鲁迅城市知识分子的语言,也不似老舍、赵树理那样是北京市民、太行山民的语言,而是介乎两者之间,北方乡村知识分子的语言,雅俗共赏。朴素、清新、干净得像一阵清风、一池清水。不是简单地照搬口语,而是一种大巧之朴,浓厚之淡。他语言的干净,首先是深思熟虑后思想的明确,语言是思想之花。不像有些文章,大量使用副词、形容词,是因为作者思想还模糊,缺乏信心,生怕读者不理解。其次孙犁语言的干净在于锤炼功夫,他说:“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

孙犁的语言境界是质朴、单纯和完整的统一。他的《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是1941年解放区油印出版的,进城后改名《文艺学习》。上面提到:“单纯的形象是用顶简单的语言,表现出完整的形象。为什么简单了又能完整呢?作者不断地学习,使他能看出一个事物的最重要的部分,最特殊的部分,和整个故事内容发展最有关的部分。作者强调这些部分,突出它,反复提高它,用重笔调写它,于是使这些部分,从那个事物上鲜明出来,凸现出来,发射光亮,照人眼目。”鲜明出来,凸现出来,就是选择,就是典型化。这种眼光和能力,在于深厚的生活基础,在于丰富的群众语言。也赖于美学和哲理的认识水平,而哲学正是简单、朴素的。

孙犁的作品诗情画意,被人称之为诗的散文、小说中的绝句,因为他懂诗。他的初中语文老师是一位诗人,让他爱上了李清照和李后主。孙犁的才华最先表现在写诗上,处女作是一首诗,发表在《大公报》上。1938年创作了《白洋淀之曲》等三篇叙事诗,以后终生与诗为友,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中间、粉碎“四人帮”以后,每个时期都有诗歌发表,有新诗也有古体。诗成为他文学修养的重要一部分,也成为他文人气质的重要一部分。这样的大作家是不受文体限制的,文体只能臣服在他的足下。所以孙犁的一切作品,都诗情横溢,包括意境,包括语言。(尧山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