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策有后人吗,公孙策的女儿现状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3-13 06:14:19

公孙策有后人吗,公孙策的女儿现状(1)

包拯,黑脸月牙,铁面无私,能在阳间主持主义,也能替鬼魂在阴间讨回公道,像“狸猫换太子”、“铡美案”、“血手印”等惊世大案都出自他手。

在他的身边还有一群死党:如剑侠展昭、书生公孙策,四大护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就是千年以来民间对包拯包青天的经典形象。

但在现实历史中,包拯与民间形象还是有差距的,他没有当过开封府尹,身边也没有展昭,更断不了阴间大案。

民间关于包拯的事迹,大多出自演义,那么真实的包拯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他的后代成了船王,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先从还原一个真实包拯说起。

公孙策有后人吗,公孙策的女儿现状(2)

历史中的包青天

既然包拯被称为断案高手,那我们就先看他断案的高明之处。包拯29岁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实职是建昌知县。

一天,一位农民的耕牛被人割了舌头,然后就去衙门告状,请包大人找出割舌凶手。

包拯叫他回去把牛宰了,老农不解,宋朝严禁私自*牛,大人却让他*牛,这不是叫他往火坑里跳吗?

再三询问后,包拯还是叫他只管回去*牛就好。于是,老农回家后把牛真的*了。不久后,就有人向包拯控告,说有人私自*耕牛。

结果包拯却质问来人,说你为何割人家牛舌?还反来状告人家?包公由此抓住了盗贼。

可见,包拯办案重在推理,所以他不需要证据,也能抓得凶手。

公孙策有后人吗,公孙策的女儿现状(3)

再者,我们也知道他做事不畏权势,此事也是真。比如张尧佐是宋仁宗后妃的伯父,凭着这层关系接近仁宗,极尽讨好,其目的就是为了弄得官中要职。

宋仁宗也很吃这一套,一高兴就要封他为宣徽南院使、淮康军节度使等职。圣旨一出,满朝震惊,此人毫无真才实学,怎可担以如此重任。

包拯联合一些正直的群臣极力进谏,恳请皇帝收回臣命,仁宗不肯,他就接二连三地弹劾此事。

最终在包拯的力谏下,仁宗还是免去了张尧佐的官职。

再如,还有著名的“七弹王逵”一案。王逵也是仁宗跟前的大红人,曾任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转运使。他每到一地就极尽搜刮民财,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尽管如此,王逵却能稳坐泰山,因为他经常把一部分搜刮来的钱财进奉给朝廷要员,因此而更加官运亨通。

当然也有人告发他,但王逵也不好惹,常常让告发者吃不了兜着走,洪州知府曾因告发王逵,被他捏造罪名投下大狱,甚至还株连了五六百人。

此人作恶多端,为铲除这个祸国殃民的害贪官,包拯屡次上书弹劾他,但每次仁宗对他总是先贬后启用。

但包拯并不放弃,他一连上书七次,连续痛斥王逵作恶多端,决不可纵容,更不可复任原职。

就这样,在包拯的据理抗争下,仁宗无奈,只好罢免了王逵,将其赶出朝廷,永不录用。

这段故事后为被编成评书和戏剧,在民间也是广为流传。

公孙策有后人吗,公孙策的女儿现状(4)

影视剧中包拯的脸色偏黑,但据《宋史》记载包拯“面目清秀,白脸长须”,既然如此,为什么在戏曲中通常要把包拯刻画成黑脸呢?

在戏曲当中,遵循的是脸谱原则,如红脸关公,代表的是忠义之士;黑脸代表角色性格刚正不阿、正直忠心;而白脸则多为反派角色,如奸猾的曹操这样的人物。

戏曲由于面对普罗大众,以颜色区分人物性格最鲜明,老百姓也很容易判断。这样依据脸谱原则,包拯的脸色就接近于黑脸了。

不过历史中的包拯确实也是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的。他一生出任过许多地方官,其中就包括他的家乡庐州。

他的堂舅曾仗着他的名义为非作歹,被人告到包拯面前,为遏制族人的放肆行径,维护公平正义,他在大堂上杖打自己的堂舅70大板,消息传开,百姓称快,对他佩服至极。

从上述中,不难看出,包拯,不论在官场,还是民间,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正直无私、忠君爱国,也赢得了仁宗的厚爱。

在他死后,“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仁宗亲自前往包府吊唁,并特赐谥号——“孝肃”,辍朝一日,以示哀荣。

仁宗还派人将其灵柩护送到合肥,安葬于合肥城东50里大兴集。

包拯一生的仕途是相对比较顺利的,但他的个人生活就不那么圆满了。

公孙策有后人吗,公孙策的女儿现状(5)

包拯的后代都有谁?

包拯的子孙并不旺,在他晚年时,其子、孙接连早逝,家中香火都差点断了。

包拯家中人丁稀少,包氏族谱曾显示他有过两个哥哥,但很小便去世了。他本人娶有两位夫人张氏、董氏和一位小妾孙氏,但在他59岁之前都没有一个子女。

张氏在过门后一年便去世,没有留下子嗣。董氏则为包拯生下一子两女,其子娶名为包繶,长大后娶了三朝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崔氏,两人育有一子,名叫包文辅。

但天有不测风云,其子包繶在21岁时病逝,其孙也在5岁时意外夭折。晚年失子又失孙,这对包拯的打击极大。

在他60岁寿辰上,自己正闷闷不乐,儿媳崔氏突然抱来一个男婴,叫公爹给这孩子娶名,还说这是他的骨肉。

原来,这名男婴是已离开他的小妾孙氏所生,二人一年前因性格不合,包拯将其送回了娘家,不料当时孙氏已怀有身孕,由于孙氏对包拯仍有芥蒂,于是并未将此事告知。

直到孩子出生后,儿媳崔氏才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才有了将孩子抱回娶名的故事。

包拯为儿子取名为包綖(后改名为包绶),但可惜的是,他仅陪伴了幼子四年便去世了。

在包拯去世后,包绶便由儿媳崔氏抚养长大。在戏曲中有提到,说包拯是由长嫂抚养长大,这是不符合历史的,分明就是把包绶的故事嫁接到了包拯身上,由此演变出长嫂如母的故事情节。

如今在开封市和合肥市都建有包公祠,但包拯后人则分散在全国各地。他们仍旧秉持着包拯的为人处事的作风,谨记51字家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包公家训

比如最为著名的包氏第29代孙,也是被誉为世界船王的华人包玉刚。

公孙策有后人吗,公孙策的女儿现状(6)

他生于宁波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对与船有关的事情感兴趣。37岁创立了环球航运有限公司,到他60岁时,他的船队规模已超过了希腊船王,《财富》杂志将他评为“新一代海上统治者”,由此成了“世界船王”。

1984年,在他参观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时,偶然间查阅了包氏家谱,发现上面有他们兄弟的名字,才知道他们是南宋末年从杭州迁到宁波的包氏后裔,对此包玉刚十分激动。

尽管他已是英国国籍,但作为包氏后代,为国效力义不容辞。宁波大学创立时,他捐助了2000万美元;为上海交通大学捐赠了1000万美元,帮助修建了“包兆龙图书馆”;还捐助修建了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住院楼,以及捐助1000万美元开办了“兆龙饭店”来发展旅游业,等等多项慈善事业。

更为可贵的是,1981年,包玉刚与父亲包兆龙一起接见了*,并向他讲述了自己搞航运的经历,邓老提出希望他们能帮助发展中国的造船业。

此后,包玉刚利用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帮助中国船舶公司打入了国际市场。

像包玉刚这样为国效力的包氏子孙,还有第34代孙包遵亮、第35代孙守护祠堂的包先良等人。

作为包公的后代,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为民效力,从没忘记自己是包拯的后代,更没有辱没先祖的名声。

小结:

对于我们当下人来说,包拯更是一杆道德标尺,一种正义的象征,一份暖心的希望之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