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年是哪一年啊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06-19 02:30:51

庚戌年是公元1190年,为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辛弃疾已经被弹劾免官,在上饶地区赋闲,这一年中秋过后两天,辛弃疾在自己的带湖别墅附近饮酒赏月,在宴会上,即兴写下了一首佳作,便是下面这首《踏莎行》。题目中的“带湖篆[zhuàn]冈”,是代湖附近的一处地名。

庚戌年是哪一年啊,(1)

辛弃疾这首词章法曲转,跌宕起伏,在短小的篇幅中回环反复,一波三折,不断蓄势,到结尾处突然给人石破天惊之感,笔重千钧而气度从容,非词家老手断难做到这样一点,总体概括来说,可以用“欲擒故纵”这四个字来形容,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让我先来看一下原文: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上片起首两句,写带湖秋夜的美景,“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以清丽工整的笔法,描绘了带湖篆冈的清幽,明月如霜,好风如水,绿树掩映着楼台,秋花散发着扑鼻的幽香,这一切,足见秋色之可爱,更何况“笑吟吟地人来去”,景与人,似乎都充满着喜悦,这样的美景人情,秋天不是大美之极吗?为什么大家一提到秋天就会悲悲戚戚地呢?

庚戌年是哪一年啊,(2)

于是词人发出了一问:“是谁秋到便凄凉”?继而回答“当年宋玉悲如许”。宋玉在其名作《九辩》中,有著名的悲秋之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此以后,文人写秋,多有悲秋之语,可是辛弃疾在这里,似乎对这类悲秋的文人,有些否定,因为从上片词意看来,悲秋是毫无道理的,美景、幽香、宴会、笑声,这一切哪有悲秋之意?反而大有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气,和陆游“老夫自笑心如石,三日秋风漫不知”洒脱。

上片读完,读者会觉得,这是一首赞秋而不是悲秋的作品。

庚戌年是哪一年啊,(3)

下片头三句,似乎更加肯定了我们的这一论断,“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你看你看,秋夜不但有美丽的景色,还有赏心悦目的歌舞,可以小酌、可以赏月,这又有什么悲伤的呢?于是词人发出了这样一个更明显的反问,似乎将悲秋否定到了极致。

但是,结尾却有着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笔力千钧的反跌,让我们有些应接不暇,“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原来,词人在这之前所渲染的所有“不必悲”、“有甚堪悲”,都不是心里话,他想要突出的主题,仍然是悲秋!这种欲擒故纵的写法,当真是高明之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辛弃疾的“悲秋”,却有着不同的味道。他的悲秋,一不是为了节气的萧疏而悲,二不是为个人身世的衰落而悲,这二者都是他所反对的,他的悲秋有更深刻的原因,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他是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悲秋,他所抒写的是对当时整个天下形势的忧虑。

庚戌年是哪一年啊,(4)

我们来看,辛弃疾悲秋的理由是什么?“重阳节近多风雨”,重阳节快来了,那凄风冷雨将要破坏人们的幸福和宁静了。这里的风雨,其实是双关,也是比兴,“风雨”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事物,也暗示着南宋政权的风雨飘摇,要知道,金主完颜亮正是在29年前,一个秋高马肥的时节率军南侵的,辛弃疾曾有词曰:“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总是在金秋时节侵犯中原,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是却屡屡受挫,现在年近半百,正当大显身手的年纪,却被赋闲在此,其忧国之心,无日消减,大有“欲说还休”的味道,这使得此词更显沉郁悲怆,格外震撼人心。

庚戌年是哪一年啊,(5)

另外,最后这一句“重阳节近多风雨”来自于一个著名的典故,不妨额外多说一句,这个故事在北宋释惠洪的《冷斋夜话》卷四中有记载,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潘大临:

黄州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

临川谢无逸以书问:“有新作否?”

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足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

作诗才只一句,却遇收租人而败兴,遂搁笔不写,这种清高和“仙气”,令人莞尔,也敬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