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举例,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区别表格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06-23 18:44:56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举例,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区别表格(1)

六味斋、平遥牛肉、水塔醋……已经成为我省民营企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的领军企业。 (资料图片)

上世纪70年代末,800万回城知青和城镇失业大军,让中国经济走到了最窘迫的境地。面临燃眉之急,改革开放春雷乍响,开放个体户创业,解禁乡村家庭工业,恢复城乡小商品市场,“个体工商户”横空出世。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产物,“个体工商户”这个民营经济的幼婴,将我国经济列车推入了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在当时一穷二白的制度下,个体私营经济摸着石头过河,从“无业游民”的身份到最早一批“万元户”,成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再到改制大潮“升级”为民营经济企业家。40年巨变,书写了一部个体私营经济到民营经济的发展史。

1979年,工商户诞生,个体经济时代到来

1949年至1978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完完全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私有”是被禁止的字眼。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最先解禁了农村工商业。1979年,第一批个体工商户诞生,开启了中国个体经济时代。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提出“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个体工商户”这个称呼载入了中国经济史册,个体私营经济就此起步。

我省最早一批个体户*都是些小生意,比如修理电器、卖烟酒糖茶小百货、做小吃等等,还有市场上一些贩售蔬菜水果日用品的游商浮贩,由政府部门加以引导取得了合法身份。

80年代中期,先富起来产生首批“万元户”

个体经济的兴起,激发了市场化的变革,我省第一批正规的农贸市场就在此时诞生。

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国营商店是人们日常所需的购买地,粮票、邮票、布票、火柴票至今仍是父辈那一代人的深刻记忆。个体工商户的诞生,一举打破了当时百姓的日常消费方式。

80年代初期,省城太原全面恢复和建设市区农贸市场,从点到面逐步拓展,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成长壮大,又以其丰富多彩和物美价廉的商品、方便快捷的购买方式等让广大市民认可和接纳。在这些自由交易的市场里,人们买任何东西终于不再用“票”。市场里的个体户们真正赶上了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流通领域的第一波市场化,他们勤奋地“练摊”、卖力地“倒货”,诞生了山西第一批“万元户”。此时,公众开始重新审视“个体户”这个职业。个体户们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掘到“第一桶金”后,户数及从业人员随之迅猛增长,1981年底全国个体户达101万人,并且允许个体户入党。“个体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走向了市场经济。

1984年,山西省个体劳动者协会正式成立,个体户从此有了“娘家人”。协会成立之后,我省个体经济迅速壮大,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并存。

到上世纪90年代,是个体工商户大规模“升级”的年代,他们不再满足于练摊倒货,而是利用积攒下来的“第一桶金”创办公司。

1993年,我国第一部《公司法》诞生,全国出现了办公司大潮,山西也不例外。允许个人开公司,成为继“个体工商户”之后的又一项大胆改革,许多公司从原来国有的、集体的转为民营的,市场经济更加成熟。

5年商改,打破市场“旋转门”和“玻璃门”

2013年年底开始,我省启动了轰轰烈烈的商事制度改革,随着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一系列改革政策的落地,实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一窗发放”的登记新模式,激活了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有人说,商事制度改革打破了市场准入“玻璃门”,为创业者赢取了“起跑时间”。商事改革大刀阔斧,营商环境空前优化,市场活力被深度激发。2014年3月以后,我省的商事数字呈现“井喷”,不断冲高——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省共有市场主体208.68万户,个体工商户146.26万户,企业52.46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96万家。

全省市场主体成长势头强劲,新设市场主体数量逐年提高。2017年我省新设市场主体(含个体户、农村合作社等)数量突破41万户,2017年末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总额已超过4.46万亿元。我省通过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切实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