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等高线的阅读
等高线,是海拔相等的相邻点的连线,是一条闭合曲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做“等高距”,同一幅地图上的等高距相等。
每一种地形,都对应着一种等高线图,等高线越稠密、地形的坡度越大、越陡峭。常见的地形有6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征为: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③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垂直于山脊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高两侧低;④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垂直于山谷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低两侧高;⑤鞍部: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状;⑥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海拔急剧下降。
图1 常见地形对应的等高线
- 2、背斜、向斜
当岩层两侧受到挤压,便会发生弯曲。向上凸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在理想状况下,背斜向上凸起发育为山峰,向斜向下凹陷发育为山谷,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向斜背斜的判断,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根据岩层的形态。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向下凹陷为向斜(注意,是根据岩层形态,而不是地表地貌形态);
②根据岩层的年代。中间老、两翼新的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为向斜(这里说的中间,即为下图中的“核部”)。
图2 向斜与背斜的年代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B、B
精讲精析:(1)阅读等高线。①从图5(b)中可知,该观测点位于甲山的西南方,并且高程为120m;②在图5(a)中,指北针指向上,因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此甲山西南方为①地和②地;从等高线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100m(因此右侧海拔356m的山峰处,它向东依次为300m、200m等高线,因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100m),因此①地的海拔<100m,②地的海拔为100m~200m,满足120m的要求,因此该观测点为②地。
(2)分析岩层的新老关系。①由图5(b)可知,该点为向斜,因此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Ⅰ和Ⅱ向右倾斜,因此是向斜的右翼,因此岩层Ⅰ更靠近中间,年代更新;②岩层Ⅲ覆盖在最上面,因此是下面的岩层Ⅰ和Ⅱ形成后,地表受到风化剥蚀,堆积形成了新的岩层Ⅲ,因此岩层Ⅲ的年代更新。因此岩层年代从新到老的顺序为:Ⅲ、Ⅰ、Ⅱ,即从老到新的顺序为Ⅱ、Ⅰ、Ⅲ。
总结
- 地形倒置
本节例题的解题思路为:①根据方位和等高线,判断观测点的位置;②根据岩层的倾向和接触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在理想状态下,地貌与岩层的弯曲方向一致,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在自然状态下,常常会发生地形倒置,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形成的原因为:
①背斜成谷:背斜向上拱起,顶部受到较大的张力,容易被风化和侵蚀,最终成为山谷;
②向斜成峰:向斜向下凹陷,核部受到较大的挤压力,更加耐侵蚀,最终成为山峰。
图4 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