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关注术数、卜算之学,或者关心古代哲学和古代文化等等,这篇文字,也许能让您看到一片崭新的天地。
大衍之数到底是五十五还是五十,或者是四十九,对此,人们历来争议颇多。以下从网上也找到一些说法,试列如下:
古人京房曰“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合五十”。
邵雍曰“天数二十有五之倍数,合五十”。
马融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合五十”。
荀爽曰“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爻,合五十”。
郑玄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通气,凡五行减五,合五十”。
朱熹曰“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
杭辛斋曰:“勾股自乘合大衍数,既三三见九,四四一十六,五五二十五,巧合五十”。
金景芳曰:“大衍之数五十”应为“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古书可能脱“有五”二字。
乾坤谱曰:大:音太,衍:展开。大衍:太极展开之意。“五十”既“太极展开的天地十数中所含双数之和”见“团正大衍图”。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许多解释,总之,空灵读了这许多解释,感觉都很勉强,还是谈谈空灵自己的理解吧。
《周易系辞上传》第九章言:“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
以上这段,出现了几个关键合数,即天数25,地数30,天地之数55,大衍之数50,其用49。共有25、30、49、50、55等五个合数,其中,55、50、49,这三个数,把大家搞懵了,特别是大衍数50,怎么来的?文中没有进行说明,是突如其来的,导致后世争议不断。
空灵翻查资料,再三推测研究,结果,得出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空灵怀疑,历来人们之所以争论不休,一是因为没搞懂象数和衍数的区别,二是不知道缺了天衍之数和先衍之数。特别是这个天衍之数和先衍之数,古籍中没有记载,大家也就不知道缺失了,谁也没有从这个方向去想,导致争论了一千多年,至今莫衷一是。为什么一千多年来大家没有从天衍和先衍的角度去想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但说出来太令人难为情了,在此打住。现在我们先看看易传中怎么说的吧。
《周易系辞上传》第十一章言:“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原文“易有太极”中的“易”人们一般理解成“易经”,这没问题。不过空灵觉得,还可以理解成后来人们所说的“太易”,太易是先天五太的第一象,《列子》说∶太易,未见气也。张善渊《万法通论》进一步解释说∶太易者,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光无象,无形无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见气也。
太极并不是直接从太易过度来的,太易之后还有太初、太始、太素三个阶段,之后才是太极。以下简单解释一下这几个阶段:
太初,无形无质,只有先天一炁。
太始,有形无质,非感官可见,开天辟地前的原始宇宙状态。空灵认为,传说中的混沌时代,就是从太始这个时代开始的,直到太极时代结束。
太素,原始物质出现阶段。
太极,阴阳未分的宇宙状态。
了解了先天五太,我们就能明白,《周易系辞上传》中这段“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意思,实际是说天地万物衍化的过程。怎么衍化的呢?
无极→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这五个时代,都是没有天地万物的,直到太极时代,都还是混沌时代,只是到太极时代“”气、形、质”完备了,接着就可以衍化天地万物了。所以,这个时代相当于今天所谓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吧,如果计数,就可以计作“一”。《道德经》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老聃也认为,“一”就是天地万物出生前的世界状态。为了用数来推断,这个“一”的数象就是“1”,同样,两仪、四象、八卦的数象自然就是数字“2、4、8”了。于是得出以下衍化顺序。
太极(1)→两仪(2)→四象(4)→八卦(8)
再来说这个“衍”字,所谓衍,非常好理解,就是衍化的意思。这里表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1248这四个数,就是衍数,衍什么呢?衍化出天地万物。而天数1、3、5、7、9,地数2、4、6、8、10,这十个数字,不是在“衍”天地万物,而只是在“象”天地万物,所谓“象”,就是象征的意思,就是用1-10这十个数字来象征天地万物的意思。
现在可以解释有关“天衍”的概念了。
天衍:所谓天衍,就是宇宙万物衍化的意思,其中包含了先衍和大衍两大过程。
先衍:所谓先衍,是从太极开始的核心的衍化,等于是在大衍之前先搭宇宙的框架,太极、阴阳、四象、八卦,这四大类,就是在先衍中完成的。
大衍:指大规模衍化万物。就是在先衍搭出框架的基础上,再大规模衍化万物。
一、天衍之数是六十四
六十四是怎么来的呢?是太极数、两仪数、四象数、八卦数等四个衍数相乘,得出天衍数六十四,表示天地万物衍化。
即:1*2*4*8=64
二、先衍之数是十五
先衍之数是太极数、两仪数、四象数、八卦数等四个数相加。表示太极、阴阳、四象、八卦这四大类的衍化。
即:1 2 4 8=15
为什么重要的先衍只是加法而不是用乘法呢,因为先衍是打基础搭框架,要求方法简单有效,且追求基础和框架稳固,所以用看上去最笨的加法,实际是最聪明的做法,是一步一个脚印。
三,大衍之数是四十九
大衍之数可以从两方面推断。
1,正推法
特别提示:这个正推法是其他人的成果,不是空灵推出来的,在此提供给大家参考。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文字中,“八”是最大的数字,表示天地万物衍化完毕了。可见,古人在这里,应该是采用了八进制,就是逢八进一,于是,剩下0,1,2,3,4,5,6,7等八个数字,在这里,7成了进位前最大的数,在十进制中,古人常常用九九之数表示极多,同样,在这里,应该也是用七七之数表示万物极多,于是有了大衍之数七七四九。
不过,空灵以为,这个正推法因为生拉活扯的想象了八进制,不太自然,有些难以说服人。还是看看下面的倒推法吧。
2,倒推法
用天衍之数减去先衍之数。
即:64 - 15 = 49
为什么这里会用倒推法呢?因为,除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外,其余大衍万物极多,难以一一尽列,所以,直接以天衍之数减去先衍之数,自然就得出大衍之数了。
以上这个倒推法的思路,比正推法更符合逻辑,也符合情理。空灵认为,这个倒推法才有说服力。
四、小衍之数
小衍:后人有人用五行推出小衍之数,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六九合为十五,故此小衍之数合为十有五。
这个小衍之数只是五行的衍化,五行是不是先衍的范畴,所以,这个小衍之数虽然与先衍之数相同,但不是先衍之数,只是与先衍之数巧合而已。所以,这个从五行中推出的小衍之数,包含于大衍之数中,属于大衍之数的范畴。
《尚书·洪范》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
《尚书》是否是孔子之前的作品,历来有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关于五行学说,在孔子之前人们就已经有所研究。到了战国时代,邹衍极大发展了五行学说。因此,用五行来推断小衍,应该是战国之后的事了。只是,用五行推断出小衍后,大衍余数34,人们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个34了,只得不了了之。空灵不才,试解释一下五行在大衍中如何衍化。
以五行来衍化,大衍实际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衍、小衍,繁衍。
初衍:为衍化出水木土,按水一、木三、土五,得1、3、5三个五行衍数,其合为九。
为什么初衍是水木土呢,因为古人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木是植物之源,而没有土,水与木无法就没有依附,所以,大衍中的初衍,必定是先衍化出土,然后是水,最后是木。水是生命之源,当然排但因为,取数一,木是在土和水的基础上衍化出来的,所以其数具其中,土承托了水与木,所以当然最大,所以取数为五。初衍是简单衍化,所以用加法。
小衍:大衍之中既然有了初衍,自然就有小衍了。小衍之数如前所叙,为15。这时,五行所有数参与简单衍化,因为仍然是简单衍化,所以取加法。
繁衍:繁衍之数是25,就是五行的最大数五的积数。这时所有五行参与复杂衍化,当然就是五行极数之积了。
如此,大衍之数四十九就出来了。
初衍9 小衍15 繁衍25=大衍49
五、关于五十遁一
人们都说《周易》中说了,大衍之数50,遁去天机一数,余49。
《周易系辞上传》第九章言:“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
上面这段,只说了“其用四十九”,并没有说只取用四十九的原因,更没有说遁去了天机。空灵查了一下,没查到“遁去天机”的最初说法,所以,这个遁去天机的说法,空灵怀疑可能是后人附会上去的。此外,空灵怀疑,孔圣得到的资料可能也认为大衍之数是五十,所以孔圣只是如实纪录了资料内容,而没有对50这个数的来源做进一步解释。
六、天地之数及河图洛书
天数25,即阳数1 3 5 7 9=25
地数30,即阴数2 4 6 8 10=30
天地之数合起来就是55
许多人认为,天地之数就是大衍之数,并争论不休,实际,前面引用的易传那段,已经明确天地之数是五十五,大衍之数是五十,因为大衍之数只取用四十九,所以后人也有许多直接将大衍之数定为四十九,无意中暗合了真正的大衍之数,幸甚。
再进一步分析,从太极到八卦,涉及“衍”的数字是1、2、4、8四个,至少没有9和10这两个数字。其次,天数地数是对对天地数相的探索。换句话说,等先衍和大衍完成后,至少是先衍完成后,才有了天数地数。所以,天地之数明显不是天衍先衍或者大衍之数。
因此,天地之数只是象数,不是衍数,同理,河图洛书中的数也只是象数,不是衍数。
七、天衍之数的意义
1.完善了宇宙万物衍化之数;
2.大衍之数有了来源;
3.初衍、小衍、繁衍,完善了大衍与五行的结合;
4.术数特别是卜算之数注入了新鲜血液。空灵不是卜者,在此只是提一个思路:易卜取四十九数用于卜算,因为取用的只是大衍之数,没有纳入先衍之数的影响,所以,对涉及天地自然的大事,难以卜算。现在想一想,如果取天衍之数六十四用于卜算,因为综合考虑了先衍和大衍影响,是不是更加全面呢。
八、天衍先衍之数失传原因猜想
天衍先衍之数失传,有以下几种可能。
1.典籍传抄错误。
2.资料保存不当出现漏缺。
3.太颠覆三观了。也许,历史上早有人发现了天衍之数的秘密,但这是易学上的惊天秘密,太颠覆大家的三观了,所以不敢公开出来,只是暗中流传而已。
4.资料不全:传说《易传》系孔子所作,《易传》的思想体系也与孔子思想吻合,所以《易传》为孔子所作的可能性极大。作为至圣先师,孔子这样的圣人是不可能自秘其技的,唯一的可能是,夫子得到的资料中,只有大衍之数的部分资料,而没有天衍之数的资料,所以夫子才没有提到天衍之数。
5.自秘其技,作书之人不愿意公示秘密,故意不写全,留了一手。空灵写到这里时,心想,上千年了,一定有人早已经发现了天衍之数的秘密,但是既然千年来都没人揭示,大约是发现者在自秘其技吧,因此,空灵此时心中也禁不住产生了一丝保密的想法。
九、总结
1.衍数
天衍之数:六十四(1*2*4*8=64)
先衍之数:十五(1 2 4 8=15)
大衍之数:四十九(64-15=49)
公式:天衍之数=先衍之数 大衍之数
2.五行与大衍的结合
初衍之数:9(五行阳数之和)
小衍之数:15(五行之数之和)
繁衍之数:25(五行极数之积)
大衍之数=9 15 25=49
3.象数
天地之数:五十五
天数:二十五(1 3 5 7 9=25)
地数:三十(2 4 6 8 10=30)
公式:天地之数=天数 地数
河图洛书中的数也是象数,不是衍数。
4.自洽
有了天衍之数和先衍之数,大衍之数就找到了来源,天衍先衍大衍,三个衍数实现了逻辑自洽。
有了初衍小衍繁衍之数,五行与大衍就实现了无缝对接,大衍四九之数与五行之数也实现了逻辑自洽。
读者诸君,如果觉得空灵以上分析有点意思,请给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