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硅上市龙头分析,氮化硅对人体危害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07-30 05:39:31

根据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测算,TOPcon 组件由于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低温 度系数,双面率和弱光响应能力,因此具有更高的发电小时数,能够有效节省安 装费,支架,桩基,线缆等系统 BOS 成本。按照 TOPcon 组件相对 PERC 组件溢 价 0.15 元/W 进行测算,其度电成本 LCOE 仍然能够比 PERC 系统低 1.35%,高效优势突出。从历史经验和最新中标结果来看,由于高效产品单位面积内功率更高,能够为电站客户节约 BOS 成本并降低度电成本 LCOE, 因此售价方面能够享受一定溢价。综合考虑下,TOPcon 与 P-IBC 当前已具备扩产性价比,产能方面有望快速放量。

5 扩张趋势:短期内 TOPcon 与 P-IBC 有望快速放量

2022 年将以 TOPcon 放量为主,新建产能会优先考虑 N 型 TOPcon 电池技 术。TOPcon 电池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技术路线,已经具备量产性价比,2022 年会 率先大规模上量。晶科能源是 N 型 TOPcon 技术领头军,合肥及尖山共 16GW 项 目即将完成爬坡满产,预计全年 TOPcon 组件出货量将达到 10GW。晶科能源上半年的产能爬坡情况将影响后续行业对 N 型 TOPcon 的扩产计划,包括晶澳,天 合,钧达,通威在内主流企业均有 TOPcon 相关扩产计划。预计 22 年新上 TOPcon 产能将达到 49.8GW(包括在建和招标中的项目),TOPcon 大规模产业 化将于今年爆发。

隆基是 P-IBC 技术领军者,结合上下游硅片及组件端优势形成 P-IBC 技术 护城河。P-IBC 技术结合 P 型 TOPcon 和 IBC 工艺,对上下游配套要求较高,一 方面要求使用高体少子寿命硅片,另一方面需要优化组件焊接端匹配电池背面指 交叉栅线,对一体化企业规模和研发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其他企业在技术跟随方 面存在一定难度。目前隆基泰州正在进行 4GW 新技术厂房改建,预计 8 月份建 成投产,西咸共 15GW 产能也将采用新技术,预计将于 9 月开始陆续投产。

异质结电池新旧玩家众多,短期还需进一步降低成本,长期有望形成统一 技术路线。截至 2021 年底国内 HJT 产能约为 5.57GW,2022 年待建产能 4.8GW,2022 年底至少具备 10GW 的异质结产能。

国内参与企业主要有两类,一 是传统电池企业布局异质结:通威,阿特斯,东方日升,晶澳,隆基,爱旭等。传统企业除通威 1GW 产能以外,其他均以试验线为主。

二是新进入企业布局异质结,华晟,晋能,明阳智能,金刚玻璃等。新进入企业以安徽华晟为代表,异 质结产能均超 1GW,以期借助技术迭代实现弯道超车。当前制约 HJT 发展的主要 原因是成本问题,目前 HJT设备,浆料,薄片化,高效率四大降本路径较为清晰, 待降本落地后, HJT 大时代将正式开启。

TOPcon, P-IBC 技术已具备扩产性价比,短期内将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并行发 展,HJT电池高成本问题解决后有望形成统一技术路线。结合不同技术路线发 展背景,成本,效率,良率,双面率,设备兼容性,工艺复杂程度,应用场景等 因素,我们认为短期看 TOPcon 与 P-IBC 电池将通过差异化市场需求并行发展, 长期将由 HJT 技术形成统一路线,扩产节点取决于其提效降本技术落地情况,需跟踪关注 HJT 设备,金属化技术降本进展。

氮化硅上市龙头分析,氮化硅对人体危害(9)

4、投资分析

新型电池产业化趋势逐渐清晰,行业格局初现雏形。技术迭代周期行业格局 易发生改变,当前头部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和扩产时间及规模的把握上更加谨慎, 先进入者有望享受超额收益。TOPcon 作为大众化技术路线,当前已经经历了实 验室研发和中试阶段的验证,正在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P-IBC 方面以隆基为领先企业,结合 P 型 TOPcon 和 IBC 工艺,以及隆基在高体少子寿命硅片和组件端 上下游优势,也已经具备较强的性价比优势,新技术规模化量产时代正在到来。

4.1 公司A

N 型TOPCon 技术先行者,率先受益 N 型溢价。电池效率方面,2022 年 4 月,A能源 N 型 TOPCon 电池转化效率再次突破去年 10 月创造的 25.4%的世 界纪录,转化效率已达到 25.7%,技术方面再一次取得重大突破。量产效率方面, 公司目前N型TOPCon产品的量产转化效率已达 24.6%,计划 2022年末达到 25%, 未来有望持续领先行业。产能建设方面,2022 年 1 月,安徽A能源一期 8GW 的 N 型 TOPCon 电池产能投产;2022 年 2 月,海宁基地 8GW 的 N 型 TOPCon 电 池产能投产,目前 16GW 产能爬坡已接近尾声,N 型电池量化投产领先行业,有望率先受享受 TOPcon 电池溢价。电池产能短板逐渐弥补,一体化趋势显著。公司 2021 年硅片/电池/组件名义 产能分别为 32.5/24/45GW,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55/55/60GW,制造端一体化趋势 显著,随着一体化程度逐步完善,公司盈利能力将随之稳定提高。

4.2 公司B

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公司始终将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力度 作为业绩增长的核心要素,公司异质结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多项技术与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构建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研发体系。公司在 P-IBC 技术上领先优势突出,目前在泰州正在进行 4GW 新技术厂房改建,预 计 8 月份建成投产,西咸共 15GW 新技术产能预计将于 9 月开始陆续投产新电池 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公司在 P 型高效硅片上的优势,打造技术护城河。各环节产能快速增长,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单晶硅 片产能达到 105GW,单晶电池产能达到 37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 60GW。预计 到 2022 年底,公司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 150GW,60GW,85GW,生产 规模持续扩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4.3 C科技

新型电池技术稳步推进,新产品亮相闪耀市场。公司以技术研发为基础,市 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强化技术优势。公司于 5 月 18 日发布 DeepBule 4.0x 新产品,结合 N 型 TOPcon 电池技术和组件零间距互联技术,78 版 型组件最高功率达到 625W,组件最高效率为 22.4%。除高效率外,新产品多项 技术指标优势突出,首年衰减<1%,逐年衰减<0.4%,30 年组件发电增益高达 1.8%;温度系数-0.3%/℃,高温地区发电量增益2%;双面率80%,较P型高10%, 功率输出高 0.9%;弱光发电增益 0.2%。新产品产能扩张方面,预计 2022 年 Q2公司 N型 TOPcon 产能将达到 1.3GW, 2022 年底 6.5GW, 2023 年储备产能达到 15GW。新技术产能的逐步投放有望为公 司带来超额收益。

4.4 公司D

210 大尺寸技术龙头,积极布局 N 型技术。公司自 2015 年开始布局 TOPCon 电池研发,通过 6 年的技术积累和突破,开创了 210 大尺寸 N 型电池新时代,有 效推动行业降本增效。公司 210 i-TOPcon 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到 25.5%,创造 n 型大面积产业化 i-TOPcon 电池的世界记录。在产能建设方面,公司宿迁 8GW TOPcon 电池项目于 2022 年 4 月 8 日启动,计划在下半年投产,届时将进一步推 动行业由 P 型向 N 型商业化产业升级。

来源:全球光伏

审核:王晓明

编辑:王 强 滕 豆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