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运输就是主动运输吗,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都是主动运输吗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07-30 18:40:51

2018年上半年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三)

高中生物《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

一、考题回顾

极性运输就是主动运输吗,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都是主动运输吗(1)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教师提问:细胞器就像是工厂中的各种机器,相互之间合作,保证生命的正常进行。那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配合的呢?

(二)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1.教师出示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图解,学生自主观察,教师提问:分泌蛋白是哪里合成的?

(在核糖体上合成。)

2.教师播放分泌蛋白形成的动画,提问: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尝试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过程。

(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3.教师提问: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需要能量吗?能量由哪里提供?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线粒体。)

4.细胞器间相互协调配合的意义?

(提高效率。)

(三)提问巩固,小结作业

1.由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收集材料,找一找还有哪些细胞器可以相互协调配合工作。

极性运输就是主动运输吗,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都是主动运输吗(2)

【答辩题目解析】

1.怎样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难点是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出示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图解,让学生自主观察并提问:分泌蛋白是哪里合成的?这样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之后我播放分泌蛋白形成的动画,让学生观看并提问。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的理解这个内容,同时把抽象变具体,利于学生的理解。

2.抗体是由哪种细胞产生的?

【参考答案】

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更具体一些是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

高中生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一、考题回顾

极性运输就是主动运输吗,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都是主动运输吗(3)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教师设疑:那么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有哪些,它是如何运输和分布的呢?

(二)新课展开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教师提问:生长素是在植物体内产生的,那么它主要合成的部位有哪些呢?引导学生联系植物激素的概念思考。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教师多媒体播放生长素运输的过程,提问学生:生长素运输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3.教师提问:在环境刺激的作用下,生长素能够使植物的生长方向改变,那么它分布的部位有哪些呢?

(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三)提问巩固,小结作业

1.在室内养花花盆往往放在窗台附近有阳光处,但有的人建议应该每星期将花盆旋转1/4周,这个建议有什么科学道理?

2.作业:思考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板书设计】

极性运输就是主动运输吗,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都是主动运输吗(4)

【答辩题目解析】

1.怎样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难点是生长素的运输,所以在讲解极性运输的时候,我先会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此过程,为了辅助学生理解,我会利用画图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看到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

2.什么是植物激素?

【参考答案】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高中生物《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一、考题回顾

极性运输就是主动运输吗,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都是主动运输吗(5)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并引出科学家因为提取的DNA的纯度不高,表示对实验结果的怀疑。那么赫尔希和蔡斯究竟是如何做的呢?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课展开

1.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的前提条件

提问学生:T2噬菌体的结构特点,侵染过程分别是什么?

(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侵染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2.介绍实验的过程

利用挂图呈现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讲解其中的关键步骤,辅助学生理解。

(1)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和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然后,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提问学生:为什么不直接标记噬菌体?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噬菌体的繁殖依靠大肠杆菌,后代中的原料都来自于寄主大肠杆菌所以要想标记噬菌体我们必须要标记大肠杆菌,不能直接标记噬菌体。)

(2)离心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现: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提问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因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时候,将遗传物质DNA注射到大肠杆菌内,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外,在离心后DNA随着细菌沉在下方,蛋白质外壳因为质量轻而在上清液中。)

(3)进一步观察发现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提问学生:想一想,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三)提问巩固,小结作业

1.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选用了结构十分简单的生物——细菌或病毒,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哪些优点?

2.作业:结合两个实验分析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板书设计】

极性运输就是主动运输吗,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都是主动运输吗(6)

【答辩题目解析】

1.遗传物质的特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1)结构稳定;

(2)能够自我复制;

(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2.请问这节课你是如何突出学生主体性的?

【参考答案】

因为整个实验的过程比较抽象复杂,所以我采用了挂图和多媒体的方式展示,比较直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用具。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引导,但未将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进行提示和指导,这也是突出学生主体的一个体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