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掌柜的角度看孔乙己,为什么以掌柜的视角写孔乙己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0-26 05:58:59

《孔乙己》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短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他所创作的小说中,最喜欢的一篇,理由是:“在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讽刺又不显露,有一种大家风范。”

孔乙己是一个不愿意甚至不屑透露姓名的落魄书生,因为他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酒馆就是彼时社会的缩影,映射出社会百态。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鲁镇镇口的咸亨酒馆。

鲁迅先生开篇描绘了咸亨酒馆的客人身份,大抵分为三种。一种是穿着短衣衫的劳务工人,即“短衣帮”,他们一般是傍午傍晚散了工,才来买一碗酒,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他们只能靠柜台外面着喝;另一种是穿着长衫的,阔绰的主顾,即上层阶级人物的代表,他们一般是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我猜是现今的包厢),买酒买菜,下来慢慢喝,谈笑风生。

“短衣”和“长衫”、“底层阶级”和“上层阶级”、“在柜台站在喝酒”和”在房子里坐着喝酒“、”素菜“和”荤菜“,阶层等级感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一个腐朽病态的社会风貌跃然纸上。

而孔乙己,属于第三种酒客。“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寥寥数语突出了孔乙己自身社会地位和精神定位的矛盾。站着喝酒,说明他的社会地位和“短衣帮”差不多,只能买一碗酒,顶多加一份茴香豆站着喝。然而,从精神定位上看,他自觉自己高“短衣帮”一等,甚至是不输长衫主顾。他不屑于和短衣帮穿同样的短衣衫,所以坚持穿着长衫喝酒。即便他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不屑成为短衣帮,却又无法真正跻身长衫主顾的上层生活,于是成为了彼时社会的“边缘人”,被下层社会挤兑取笑,也被上层社会鄙视嫌弃,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

孔乙己是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环顾全文,鲁迅先生以酒馆伙计的第一人称,用一个人、一群人的“笑”讲述了孔乙己的悲剧。酒馆里的人,无论是伙计,还是掌柜,抑或是短衣帮和长衫主顾,他们见到孔乙己都有一个共同的反应——笑。

一、一个人的笑
  1. “我”的笑,放松、不屑的笑,把他人的不幸当作无趣生活的笑料

“我”是鲁镇咸亨酒店里的一名伙计,“我”样子有点傻,掌柜怕我伺候不好长衫主顾,便打发我在在外伺候“短衣帮”。毕竟,生存在彼时社会,若得罪了身份显赫的长衫主顾,可是麻烦事,做掌柜的也担当不起。掌柜也是恃强凌弱的代表人物。在伺候“短衣帮”时,掌柜又嫌“我”不够机灵,干不好在酒里掺水的活,便让“我”专职温酒,负责一些无聊的活。“我”在掌柜心里,是没有地位的。掌柜之所以不辞掉“我”,是因为荐头(推荐我的人)情面大。掌柜总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日子过得紧张又沉闷。只有孔乙己到店,“我”才可以笑几声。

以掌柜的角度看孔乙己,为什么以掌柜的视角写孔乙己(1)

图片来源鲁迅《呐喊》(插图本)

“我”对孔乙己的取笑,表面上看是对紧张日子里的一种放松方式。但实际上,“我”的笑,同样是带着不屑与麻木不仁的。

有一回,孔乙己想考“我”: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

“我”心里的第一反应是: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一个“配”字精准地刻画“我”当时的心理状态。当孔乙己考“我”时,“我”第一反应不是告诉他答案,证明自己真的有读过书,而是用“配不配”来打量孔乙己。因为,在“我”心里,“我”的身份是要高孔乙己一等的。“我”能在这酒馆谋生,是有荐头的,而且荐头情面大,哪怕“我”不够机灵被掌柜嫌弃,掌柜也不敢辞退我。而孔乙己呢,讨饭一样的人,怎么配考“我”。

以掌柜的角度看孔乙己,为什么以掌柜的视角写孔乙己(2)

图片来源鲁迅 雨彤《最好的短篇小说》(彩图精装)

孔乙己告诉“我”茴字有四种写法时,“我”愈加不耐烦,甚至是不屑地笑。因为,在“我”心里,孔乙己识得茴字的四种写法又如何,还不是照样沦为讨饭一样的人,不懂营生,还不如“我”有一个情面大的荐头。

然而,“我”对于孔乙己的态度,跟掌柜对“我”的态度有何分别?在掌柜眼里,“我”同样是一个没有地位的人。同样是社会的可怜人,“我”却为了自己的快活,把他人的不幸当作无趣生活的笑料与谈资。“我”的年纪才十二三岁啊,人性就已经变得如此凉薄。但这些凉薄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习惯了社会的凉薄,形成的麻木不仁,这也铺垫了孔乙己悲剧的根源。

二、一群人的笑
  1. 短衣帮的笑:以揭他人伤疤为乐,对孔乙己施加精神暴力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短衣帮看见孔乙己脸上添了新伤疤,没有流露丝毫的同情,而是冷漠取笑,诋毁伤害。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考取功名,自古以来就是读书人的愿望与执念。从孔乙己对穿长衫的执念,可知他对考取功名,摆脱命运的向往与渴望。然而现实是,孔乙己是个落魄书生,虽然读过书,但没能进学(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

以掌柜的角度看孔乙己,为什么以掌柜的视角写孔乙己(3)

图片来源鲁迅《呐喊》(插图本)

面对众人这般嘲笑,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短衣帮嘲笑孔乙己读过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进一步对作为读书人孔乙己施加精神暴力。

短衣帮是穿着短衣衫的劳务工人,本身也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无权无势无地位,靠苦力挣一口酒钱,吃了上顿愁下顿。明明都是不幸的一群苦命人,却通过撕开他人的伤疤,获得短暂的欢笑,何其悲哀。

2.长衫主顾的笑:鄙视,嫌弃的笑,诠释了上层社会对底层社会的践踏

长衫主顾是上层社会的代表,他们是穿着体面的长衫,在酒馆里阔潮地买酒买肉菜,并可以舒坦地坐在隔间(大概是现今的包间吧)慢慢喝酒吃肉的主顾。对于孔乙己的遭遇,他们是鄙视又嫌弃的,他们的哄笑,诠释了上层社会对底层社会的践踏。

以掌柜的角度看孔乙己,为什么以掌柜的视角写孔乙己(4)

图片来源鲁迅《呐喊》(插图本)

3.孩子的笑:欢快的笑,给灰色的孔乙己增添一丝暖色调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孔乙己是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寒酸书生,自己一日三餐都能难以保证,却大发慈悲,把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一人一颗。分完了豆子,孔乙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孩子们欢快的笑,给灰色的孔乙己增添一丝暖色调。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所有人都以他取乐,“我”笑他,短衣帮笑他,长衫主顾笑他,孔乙己似乎为他人的笑而来,也在他人的笑声中落幕,无人问津,微不足道。

三、社会环境与精神内核的双重畸形,造就了孔乙己的悲剧

孔乙己的悲剧,一方面来自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麻木、凉薄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自身精神内核的畸形。

以掌柜的角度看孔乙己,为什么以掌柜的视角写孔乙己(5)

图片来源鲁迅《呐喊》(插图本)

即便夹缝生存,哪怕没钱吃饭也不拖欠酒菜,他不愿让自己的名字长时间出现在“欠钱榜单”上;即便穿着十年未补未洗的长衣衫,也不愿脱下长衣衫与短衣帮“同流合污”,这或许是孔乙己作为读书人所坚持的原则与信仰。但这也是他悲剧下场的根源之一。不懂审时度势,过于执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条,他明明四肢健全,却好吃懒做,鄙视体力劳动,以致一生穷困潦倒。

孔乙己的结局可怜又可悲。但,可怜又可悲的不仅仅是孔乙己,还有所有麻木不仁的旁观者。

然而,假如我们是孔乙己,又是否真的能审时度势,扭转命运乾坤呢?

假如我们是孔乙己的旁观者,又是否能给孔乙己们一丝丝善意呢?

-END-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