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这里有,啊——肝上也有……已经不能手术了,只能全身化疗。”
当医生宣布在凌志军的颅脑、肺叶和肝脏上都发现恶性肿瘤的时候,凌志军十分不解。
他明明每年一次的体检指标都正常,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从不抽烟、酗酒,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却被医生宣判“可能活不过3个月”。
即便如此,凌志军却不愿放弃。他重新调整心态,积极学习各种癌症的诊疗信息,最终选择了治疗方案,走到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成功抗癌。那从癌症晚期到肿瘤消失,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
一、凌志军:从不抽烟、酗酒,却患上肺癌晚期凌志军,祖籍广东,出生于上海,成长于北京,一生用文字奋斗,其担任了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资深记者,被业内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同
时,他也是一名知名作家,创作过多部畅销书,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自身抗癌经历为题材的《重生手记》,引起了社会大众和癌症患者们的关注,一度改变了人们对癌症的思考与态度。
2007年,凌志军身体不适,就医后确诊肺癌,已脑转移、肝转移,转移率高达98%,医学上称“肺癌末期”。
后经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特级专家们判定他“活不过3个月”,建议凌志军进行三个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开颅手术、化疗、放疗;
第二阶段:观察肺部病灶;
第三阶段:开胸手术、切除肺叶、化疗、放疗,继续观察。
面临癌症诊断和即将面临的手术压力,凌志军内心十分忐忑,最终决定观察两周,同时恶补癌症相关的知识和治疗方案,同时四处求医咨询。
最终,他采纳了胸科影像学专家石木兰的意见,开胸手术治疗肺癌。术后,凌志军并未采用化疗和放疗,而是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踏上了“康复之路”。
二、从肺癌晚期到肿瘤消失,他做了什么?现阶段,大众认可的癌症治疗手段主要就是手术、化疗和放疗,而凌志军却只选择手术,抛开另外两项治疗,他用4件事交出了抗癌的满分答卷。
1、坚守信念:癌症是有可能自愈的
信念有时能够带给人类巨大的能量。面对癌症更是如此,真正和癌症作战的是你的身体,给自己一定能打败癌症的信念。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学会聆听自己的感受,观察身体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尺度,要知道每一位个体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2、分辨医生是否值得信任
不要盲目信任“专家”这个头衔,有时候被患者们争先恐后地吹捧,高高在上、低着头蔑视病人的医生,往往也会被疾病所玩弄,容易忽视疾病的细节,也更容易忽视病人的体征。因此诊断和治疗时,一定要分辨医生到底值不值得托付性命。
3、拒绝化疗,做聪明的患者
凌志军表示:只要树立对癌症的正确认知,不要进行错误治疗,就有66%的几率摆脱死亡。
他也在《重生日记》中提到过一些相关数据:化疗仅仅将癌症治愈率从60%提升到62%。而中国每年癌症死亡患者高达200万,其中80%的癌死亡斗和过度治疗有关,90%以上患者没有接受良好治疗,仅20%的患者用药符合规范。
数据说明,化疗并非唯一必须的选择,患者们更要学会对化疗说不,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