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人趣事导入
老师讲述鲁迅先生嚼辣椒驱寒坚持读书的故事;学生简单分享自己的读书获得。
二、文学常识
1.作者: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2.强调课后重点字词。
3.大声齐读,熟悉课文内容。
三、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第1层(开头~“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2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3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性格和弥补精神缺陷。
四、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层:读书的目的
1.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有哪些?
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论证说明读书可以补天然的不足,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3.这一层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句式特点?
正反对比论证;排比句。
学习第二层:读书的方法
1.课文介绍了哪几种读书方法?
选读、浏览、通读、精读、代读(摘要读)。
2.“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用“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使读者懂得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用比喻论证使论说道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学习第三层:读书的作用
1.读书有哪些作用?
①读不同学科的书籍可以塑造人不同的性格
②读书还可以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2.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观点?怎样阐述的?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观点: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说理、举例论证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3.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论述了一个什么观点?怎样阐述的?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观点:读书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述观点。
4.“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指出人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用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读书可以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课文内容:紧扣“读书”这个话题,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分别从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引导人们通过认真读书完善自我。教师小结:
1.多用排比句,使说理论证更充分有力;
2.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使论证形象透彻;
3.语言精辟,句句经典。
六、布置作业
积累赏析以下三个句子并背诵《谈读书》:
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篇课文在学习的时候,分析的比较细致,但由于其语言翻译与现代汉语使用习惯还是略有不同,虽然经典但不是很好背诵。我尽力做到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本,但一节课的教学还是略显紧张,所以今天这节课的节奏总体较快,显得仓促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