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礼仪发展可以归为几个时期,我国礼仪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0-30 04:19:02

我国的礼仪发展可以归为几个时期,我国礼仪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1)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礼仪文化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类的活动,伴随着原始宗教而产生了。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礼仪制度正是为着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的三大关系而制定出来的。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按荀子的说法有" 三本 "即" 天地生者之本","先祖者类之本"," 君师者治之本 "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祀先师、先王、圣贤;乡饮、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津"的作用。

古代所谓礼仪,包括的范围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诸如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灾害祈禳、学校科举、军队征战、行政区域划分、房舍陵墓营造,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仪有关,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的概念。直到近代以后,礼仪的范畴才逐渐缩小,现在则一般只有礼节和仪式的意思。

我国礼仪的发展大致分为如下阶段: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

古代礼仪的孕育时期 —— 尧舜时期。中国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古代尧舜时期,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即 “ 五礼 ”。在古代文献方面,有"自伏牺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的说法。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古代礼仪的形成时期 —— 尧舜时期制定的礼仪经过夏、商、周这三个时代 1000 余年的总结、推广而日趋完善。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礼。周公还在朝廷设置礼官,专门掌管天下礼仪,全面介绍周朝制度的《周礼》(又名《周官》),是我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礼仪专著。《周礼》与由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礼学专著《仪礼》、《礼记》,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合成"三礼", "三礼"的出现标志周礼已达到了系统、完备的阶段,礼仪发展到成熟阶段。"三礼"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而且成为历代王朝制礼的基础,被称为"礼经",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之深远。“三礼”,特别是《周礼》,对后世治国安邦、施政教化、规范⼈们的⾏为、培养⼈们的⼈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在这个时期,礼仪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奴隶主开始将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为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 “ 礼制 ”,并将礼仪制度化,形成了典章制度和刑典法律。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

古代礼仪的变革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礼仪也产生了分化。礼仪制度成为国礼,民众交往的礼俗逐渐成为家礼。《管子 . 牧民》中有 “ 大礼 ” 和 “ 小礼 ” 之说,注释为 “ 礼其大者在国家典章制度,其小者在平民日用居处行为之间。 ”

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主的儒家学者系统地阐述了起源、本质和功能,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划分及其意义。春秋末期的孔子专程到周吸收夏、商两代的经验,并有所发展,是⽐较完备的,所以他说:“吾从周”。孔⼦选取了必须学习的礼制⼗七篇,编辑成《仪礼》。孔提出:“克己复礼”、“不学礼⽆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仁者爱人”等。战国后期的荀⼦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礼⽽不⽣,事⽆礼则不成,国⽆礼则不宁。”

道家: 崇尚自然无为,主张废除一切礼仪

法家: 推崇强权政治,主张以法代礼

墨家: 主张平等、博爱、利他、以义代礼

礼制的形成,对后世治国安邦,施政教化,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人们的人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4.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

古代礼仪的强化时期 —— 秦汉到清末,纵观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礼仪,自秦汉以后的历代统治都都推崇儒家的来治理国家、社会。

秦朝: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封建礼教。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 的治国方略确定之后,礼仪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精神支柱,其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三纲五常“

盛唐时期,“三礼“成为”礼经“。

宋朝: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容道学、佛学思想的以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主要代表的理学思想。家庭礼仪研究硕果累累,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道德和⾏为规范是这⼀时期封建礼教强调的中⼼,“三从四德”成为这⼀时期妇⼥的道德礼仪标准。

明、清⼆朝延续了宋代以来的封建礼仪,并有所发展,家庭礼制更进⼀步严明,将⼈的⾏为限制到“⾮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的范畴,从⽽使封建礼仪更加完善。满族入关后,逐渐接受了汉族的礼制,并且时期复杂化。而伴随者西学东渐,一些西方礼仪传入中国。

5现代礼仪的时期(1911——1949)

1911年末,清王朝土崩瓦解,孙中山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时期,破旧立新,用民权代替君权,用自由、平等取代宗法等级制;普及教育,废除祭孔读经;改易陋俗,剪鞭子、禁缠足等,从而正式拉开现代礼仪的帷幕。

6当代礼仪的时期(1949——至今)

中国的礼仪建设进入的崭新的时期,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礼仪革新阶段(1949-1966),主要是摒弃封建社会束缚人们的“神权”、“天命” “愚忠尽孝”以及严重束缚妇女的“三从四德”等,确立了同志式的合作互助和男女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而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则得到继承的发扬。

二是礼仪退化阶段(1966-1976),这个时期想必大家都知道,十年的动乱使各个方面都造成损失,包括礼仪在内。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被当作“封、资、修”扫进垃圾堆。礼仪文化受到摧残,社会风气逆转。

三是礼仪复兴阶段(1978-至今)改革开放以来,礼仪教育日趋红火,讲文明,重礼貌蔚然成风。研究礼仪的图书教材不断问世,我国的礼仪文化在这期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融入了部分西方礼仪文化独有的中国当代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再度兴起礼仪文化的热潮。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