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自网络
emoji这个词来源于日语里的“絵文字”。“絵”对应“e”,“文字”对应“moji”。emoji的设计初衷之一是用尽量简单的“符号”表达更多的意思,增加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趣味性。
emoji的设计灵感源于天气预报图标、汉字、漫画和路标等。最初的emoji有176个,都是12 x 12像素的图片。
最初的176个emoji(图自网络)
emoji的出现,立刻引起了日本各大运营商的注意,运营商们纷纷把emoji加入自己的短信业务中,但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运营商使用的都是自己的emoji标准,这导致了不同运营商的手机无法正常显示对方手机发的emoji。
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2010年才得到解决。2007年,谷歌向维护不同平台和语言符号文字标椎化的统一码联盟发起提议,希望统一码联盟能出面标准化emoji。
三年后,emoji表情符号终于被翻译成了统一码,从而使其在全世界广泛使用,并且在不同的设备、运营商和软件平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2011年,苹果公司在iOS 5输入法中加入了emoji,于是这种表情符号开始席卷全球。
随着emoji风靡全球,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人们对emoji的意思产生了误解,还有就是很多emoji表情现在表达的意思,已经远远不是最初的设定。
以色列有家翻译公司调查发现,在说不同语言的地区,人们对某些表情符号的理解大不相同。
比如这个表情→
本意为“离我远点儿”,但西班牙语翻译理解为“马上停止”或者“功夫打斗”,印地语翻译理解为“别打扰我”。
诸如此类有争议的表情符号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