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0-30 21:36:37

*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主动和担当,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文艺界引起广泛共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繁荣当代文艺创作,正是需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更多优秀作品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期文艺圆桌,我们邀请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和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林玮,共同探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滋养当代文艺创作”这一重要命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继承发扬传统文化(1)

文汇报:

当我们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滋养当代文艺创作”时,其实隐含着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滋养当代文艺创作。关于这个前提,可能需要从中华文明本身的特点和整体的外部环境来分析。

王一川: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滋养当代文艺创作,首先是因为中华文明具备连续性发展的特点,而这一点在世界上是独特的。

**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

已故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有一个重要观点:世界上的文明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连续性文明,就像中华文明,其中包含的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认知与原则是古今贯通下来的。而西方式文明是断裂式文明,中间经历了断裂或裂变,例如地中海文明,就在近代发生了突变或裂变。

关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我们还可以引用梁启超的“三个中国”说,即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这三个“中国”中间虽然有变化但主基调是连续,这也造成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当然,这里所说的连续性文明,不是说一成不变,而是有变化有调整,这是第一。第二,从文艺来说,它跟媒介有关,有的媒介在它的最光辉时代,可以达到自身发展的顶峰。一旦这种媒介的主导地位衰落了,不在了,相关的艺术样式就达不到当年能达到的高度了。但无论如何,汉字书写的传统一直保持下来,支撑起各种艺术样式,这也是中华文明得以连续的重要基础。

而从外部环境而言,也跟中国古代心性论传统的延续和再发现有关。这种传统注重个体德行修为并强调其在人生中具有优先地位。它在现代社会环境中虽然遭遇巨大变迁,但在现代社会民间一直在起着自身的规范作用。改革开放之后,学术界思想界首先提出要重新评价孔子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慢慢影响到民间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关键的变化发生在最近十年间,国家层面大力倡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为全社会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宝藏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可以说,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发现,是其能够滋养当代文艺创作的重要前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继承发扬传统文化(2)

文汇报:

换到问题的另一面,为什么当代文艺创作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提供滋养?

王一川:

这恰恰是百余年来中国文艺现代性的经验和教训换来的结论。

最初,面对来自西方“坚船利炮”的打击和“欧风美雨”的洗刷,人们误以为中国文艺要凸显现代性就意味着忘却自身的传统而奔向全新的世界性或西方性,但历经种种变故和挫折后,终于明白:正像中国人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一样,中国文艺的现代性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现代化和现代性,它不能没有自身的根脉,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它的根脉之所系。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中国文艺现代性才真正是中国的而非其他随便什么国的。

这就是说,正是百余年来中国文艺现代性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现代文艺或文艺现代性只有重新溯洄于自身的文化传统,才能真正成为有根脉的文艺。

林玮:

今年六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里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说到底就是不能够完全一味地跟着西方跑,所以我们要坚守并传承我们的传统。而在这个过程中,文艺创作要承担很大的作用。

这一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在当代的继承。从非遗传承人制度的设立到戏曲和曲艺成为一级学科,都是这一方面的表现,本质上体现了文化自信。二是传统在当代的创新。无论国潮,还是国漫,它都有一个“国”字,就意味着其试图向传统靠拢、向传统致敬。当代文艺创作必须形成当代气象,而这当代气象是有根源的、有血脉的。说到底,当代中国文艺创作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作为整体的中华文化,显然是存在的,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继承发扬传统文化(3)

文汇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如何更好地滋养当代文艺创作?

王一川:

从本质上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过去时代的社会生活留下来的结晶。当我们要利用它来滋养今天的文艺创作的时候,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回到它所产生的那个社会生活土壤去看待它。比如今天我们表现苏东坡、李白,就要把他们放回到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中去考察他们的来历、他们的形象、他们的内涵、他们的意义,还原他们的历史本来面目。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还要适当地把它放到今天,放到当下文艺创作所发生其中的社会生活土壤中,看我们想要从中吸取怎样的创造性的元素、创造性的活力,以便让传统文化进入到我们通向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去,去激活、去交融。关于这一方面,最关键的就是我们要根据当代社会生活朝向未来的发展目标,来重新回到古代去打量、研究、选择传统中那些符合我们未来发展目标的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创造性地提炼、概括、升华,以此来滋养当下的文艺创作,而不是满足于原汁原味地呈现就够了。

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处理历史人物跟其所处的那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的关系,又要考虑到传统对当代生活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体现出古今的交融性。

另外当我们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文艺创作的时候,不要忘了它还有另一面,这就是用今天的艺术形式、艺术样式来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比如今年暑期档获得很好口碑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就是运用动画技术为李白诗意的想象赋予了新的视听造型,把李白诗词转化为了一场视听盛宴。

林玮:

非常巧,我也想到《长安三万里》。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追光动画的一系列作品,凭借着对中华文化的新叙事,开启了当代年轻人的“新史感”。一系列国漫的出现,并非对传统经典的还原,而是将其故事予以新的书写。无论白蛇、青蛇还是哪吒、杨戬,虽然沿用的传统人设,但故事已全然不同,有的甚至连故事发生的背景都变了。但是,每一个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这不是“史观”上的革新,而是“史感”上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这一代年轻人中多数可能不会完完整整去读典籍和原著,这就让他们对历史、对传统的认识和感知,已经从过去一直强调的“历史真实”(史实)转化为“感觉真实”(史感)。原版《封神演义》《白蛇传》是不是这样写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感觉。也就是说,在遵循一个正确的大历史观的前提下,对于这一代年轻人来说,只要文艺作品呈现的“史感”跟他们的当下情绪相契,他们就认为这是对的,是可以接受的。历史真实已经在某种意义上被感觉真实所取代了。

从这个角度,就更能理解*说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有源泉必有活水,从《白蛇:缘起》到《长安三万里》,以及刚刚分别获得金鸡奖九项和八项提名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无名》,都是活水。我们要高度肯定活水的意义,不能说“活水”跟“源泉”不一样了就是不对的。这些“活水”里融汇的其实是当代人的生存经验。只要历史观(方向)正确,我们就应该鼓励万川奔流的“活水”景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继承发扬传统文化(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