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是哪里的名臣,范成大是什么名臣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0-30 23:05:07

范成大是哪里的名臣,范成大是什么名臣(1)

范成大,南宋名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他是江苏历史文化名人,也是江苏文脉研究工程重点关注的古代文化名人之一。其为学为官为人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仕优仍学 成文化巨擘

范成大一生有志于艺文,在诗文、书画、谱录、方志等创作和研究领域均为一代之冠冕。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并与陆游被清初诗坛奉为圭臬,一度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他的文章众体兼备,杨万里评价道:“训诰具西汉之尔雅,赋篇有杜牧之之刻深,*词得楚人之幽婉,序山水则柳子厚,传任侠则史太迁。”范成大的词作已臻南宋一流境界,参知政事周必大曾叹为“奇绝”。其行旅日志《揽辔录》、《骖鸾录》和《吴船录》等真实记录了所到之处的山川风俗、物产古迹、所见所闻,使人如身历其境,在宋人笔记中独树一帜。范成大书法兼具真行草之妙,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誉其为“近世能书”者,“足以名家”。他在谱录和方志学方面的造诣也颇为精深,撰有《梅谱》和《菊谱》,对研究我国古代花卉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晚年修撰的《吴郡志》更是地方志名作,一改此前图经的体例,奠定了宋代方志范型,对后世修志有很大影响。

从青少年时期起,范成大即博闻强记,勤学苦读。他出身书香门第,其父范雩官至秘书郎而早逝,其母为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孙女、名相文彦博外孙女。范成大秉承了良好的家族遗传基因,幼年聪慧过人,十二岁便遍读经史,十四五岁开始创作诗文。十九岁起闭户下帷,苦读于昆山荐严资福禅寺,利用十年时间博览群书,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胸中贮万卷书,今古流动,是惟不出,出则自然”。

仕宦期间,范成大仍一心向学,这尤为后人称道。他能做到“于应酬纷拏中乃如无事,书卷且不废”,抓紧一切碎片时间学习和创作。黄震《黄氏日钞》曾评价范成大:“终身之间,有时而仕,无时而不学也。”在知任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的两年中,范成大用心考察了以桂林为中心的广右地区的植物、动物、矿产、土产、工技、岩洞、风俗、文字等等,著成《桂海虞衡志》,为研究有关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四川制置使任期上,范成大勤习书艺,曾为多处名胜亭馆题刻,书艺愈久愈工。其诗艺也日益精湛,陆游曾评价:“公素以诗名一代,故落纸墨未及燥,士女万人,已更传诵,被之乐府弦歌,或题写素屏团扇,更相赠遗,盖自蜀帅守以来未有也。”舟车鞍马的旅途也成为范成大生平创作的一大重要时机。隆兴年间范成大出使金国,途中创作了《揽辔录》和72首使金绝句《北征集》,后者成为宋代出使诗的杰出代表;乾道中,赴帅桂林,写有《骖鸾录》和42首组诗《南征小集》;淳熙中,从桂林入蜀赴四川制置使任,途中创作纪行诗百余篇,号《西征小集》;自蜀帅成都返回苏州,作有《吴船录》。

晚年退休家居时,范成大有效利用空闲时间,潜心于诗歌创作以及学术研究,达到了他一生文化事业的巅峰。他屡屡深入石湖的乡村生活,创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堪称古代田园诗的登峰造极之作,钱钟书先生评价:“不但是他的最传颂、最有影响的诗篇,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梅谱》《菊谱》《吴郡志》等也均是其晚年学术研究的力作。天道酬勤,范成大始终不忘文人向学本色,终成南宋一代文化巨擘。

范成大是哪里的名臣,范成大是什么名臣(2)

知民疾苦 兴为民实事

范成大不仅是成就斐然的文人,也是政绩突出的官员,曾官至参知政事。他一生历典名藩,临民布政,方略可观。最难能可贵的是始终爱民如子,愍民惠民,“凡可兴利除害,不顾难易,必为之”。

范成大虽出身诗书簪缨之家,但青少年时期父母双亡,家境败落,作为家中长子,范成大早早就承担起沉重的家庭负担,体味到生活的艰辛,并开始接触底层百姓,对他们的疾苦抱有强烈的同情和怜悯。为官之后,范成大始终以民为本,为民谋利。乾道年间,范成大知任处州时,看到百姓因为差役之事而争讼不断,就开始推广义役,以一乡或一都为单位,由应役户出田或买田若干作助役田,所收田租充应役费用。后来范成大任中书舍人时将这种应役户互助的方式上奏孝宗,获得首肯,将其颁之天下,令诸路效法,南宋义役法开始盛行,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催科往往破家竭产”的弊端,无数百姓从中受惠。在桂林知静江府兼任广西经略安抚使期间,范成大充分考虑到广西地瘠民贫、运输不便的实际情况,改革盐政,罢盐商营销,恢复官卖,“民无折米之患”;又赈昭、贺二州旱灾,乞减田租,缓解民困。在四川成都制置使任上,范成大看到四川酒税过于沉重,上疏奏请对减折估,“蜀人呼舞”;又言禾籴之害,实乃强取,百姓不堪其扰,怨声载道。孝宗听从建议,蜀地罢籴,“数十万户,踊跃呼舞,始知有生之乐,家祠人祝之”。在赴明州知州兼沿海制置使任之前,范成大即上朝面奏罢明州的海物供奉以及魏王移用钱数万缗,以宽民力。次年改帅江东,知建康府,正逢大旱,一到任上,范成大唯恐“冬深民流,救之无及”,立刻忙于调用军储赈济灾民,米到即行,“更望印榜晓谕,恐村落不能遍知耳”,要求救荒扶贫工作务必细致精准,落实到位。这一年建康府虽然严重受灾,但民无流徙。

身为江南人,范成大深知水利对于民生的重要性,所以他无论任职何方,都格外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早年在处州任知州时期,有梁代通济堰岁久已坏,范成大寻访故迹,重新叠石筑防,设置堤闸四十九所,上中下游溉灌有序,民食其利。在桂林知任静江府时,范成大修复角沟、朝宗古渠,使民生受惠。在四川期间,范成大多处考察水利工程,拜谒李冰父子祠庙,还在縻枣堰下筑亭,彰显修复者刘熙古惠民之功。晚年退休闲居故里时,范成大还深入田间地头,同老农探讨吴中地区救灾捍患的方法,作《水利图序》,总结治水方略,造福乡邦。

范成大是哪里的名臣,范成大是什么名臣(3)

布德执义 立人格风范

范成大性情温和,平易近人,众人与之交往,如沐春风。但是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上,他却能坚持原则,伸张正义,表现出铮铮风骨和正直人品。最突出的两件事莫过于出使金国与弹劾张说。

乾道六年,45岁的范成大被任命为金国祈请国信使。此次出使金国有两个使命,一是请求归还北宋诸帝在河南故地的陵寝,二是更定具有耻辱性质的受书礼。由于宋孝宗自知改受书礼的可能性极小,甚至会激怒金国,因此国书中并未言及此事,孝宗只是口头告知范成大,让其随机应变,自行办理。范成大到金国后当廷跪进国书,慷慨陈词,在金国君臣倾听之际,突然另上奏札,言及更定礼数。这种违规之举使范成大顿时陷入险境,金主厉声斥责,鲁莽的太子甚至要*他,举朝之人皆惊悚不已,范成大不为所动,坚持完成了转达孝宗皇帝旨意的使命。金国国君次日嘉叹其大义凛然之气“可以激励两国臣子”;后世之人也每每称颂其使金不辱使命,将其誉为苏武,称“有苏子卿啮雪之操”。

阻止任命外戚张说同样可见范成大之德义情操。乾道七年,外戚张说凭其裙带关系除签书枢密院事,朝论哗然不平,但没有人敢颂言于朝。范成大当时为中书舍人,负责起草制书,他扣留命令七天不下达,又上疏劝告孝宗,“理明辞正”,最终阻止了对张说的任命,将其罢为安庆军节度使。张说对范成大的举动深感意外,他完全想不到平时温文尔雅、谦逊客气的范成大会如此不留情面,遂对其暗中打击报复。范成大由此得罪了外戚权贵,身陷政治漩涡中,一度闲居并遭致外调岭南,但他并无惧色与悔意,坦然接受。后人将其与唐代反对裴延陵为相的阳城相提并论,称“缴还阁门张说词头,有阳城裂麻之忠”。范成大在大是大非面前当仁不让,直言敢谏,其人品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王夫之谓:“铮铮表见,文雅雍容,足以缘饰治平而止。”

范成大“道德文章,震撼九牧”,卒后谥号“文穆”。他在文艺和学术研究的众多领域创获颇丰,堪称一代名家;又是一位秉持仁政惠民思想的官员,知民疾苦,关心民生大计,致力于为民造福。特别是他为人为官始终坚守道义,骨子里自有凛然之气与浩然之气,令人肃然起敬。范成大堪称宋代名副其实的文穆之公,其文韬政略与人格风范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具有楷模典范意义。

摘自《群众》2018年第12期,原标题为《范成大:为学为官终成其大》

作者:刘蔚(作者系江海学刊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段培华

范成大是哪里的名臣,范成大是什么名臣(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