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字典
更早的官方资料,1909年,江谦正式提出把官话定名为国语,1911年清学部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法案》。1913年中华民国召开“读音统一会”,最后确定“国音”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同时吸收各地方言的语音特点,并为国语创制了注音字母(又称“注音符号”)。191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设“国语统一筹备会”,1924年决定废除国音,放弃入声,确立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1928年国民政府公布推行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可以看出yuan的最早追溯只能到1909年,而银币上的圆的使用远远早于这个时间,所以应该是先有圆的使用,而后有yuan的推广。
而1874年在上海编译《汉英韵府》显示“yuen”。可以合理的推断是在正式使用圆之后,yuan的拼音才加到货币中。
圆圆,《说文》释其义为“圆,全也。”是完整、周全、丰满的意思。《康熙字典》中也并无与货币单位相关的记录。而中圆在1815年的《英华词典》里第一次出现,银子十圆。也详细表述了圆是dollar的中文单位。[1]
香港早在1847年就引入英国本土货币来作为辅助货币。但是这些货币是根据英国金本位制发行的。而本地华人习惯使用重量货币银条、银锭、元宝等。另一方面,西班牙银币有统一的格式及重量,由于银元成色稳定,受众广泛,于是香港1862年废英磅改圆,香港政府颁布改用圆(yuan)dollar作为财务记账单位。历史上圆字第一次被正式引用[2]并于1866年发行了第一代香港银币一圆。货币正面是维多利亚女皇小冠冕左侧头像,背面是印有one dollar及香港一圆字样。这是到目前为止能够追寻最早印有壹圆字样的硬币。
元元《说文解字》释其义为“始也,从一,从兀。”《尔雅·释话下》“元,首也。”《左传·嘻公三十三年》“(先较)免宵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 面如生。”杜预注:“元,首也。”从甲骨字形看,元的本义确为“首”义,并引申出“开始”等意义。元字的读音也不是现代汉语的yuan。所以说圆与元是繁简字一说是无稽之谈。
元字与钱相关应该是起源元宝一词。唐武德四年铸行的年号钱“开元通宝”,币面上下左右有“开元通宝”四字,有人回环读作“开通元宝”,开后世铜币以“元宝”为名的先河。以至清末所铸铜元上曾有“光绪银元”字样。另一种说法是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为便于官府库存的管理和计数,蒙古人开始铸造船形银锭,重50两,名之为“元宝”。至元十三年(1276年),蒙古人征服了南宋,回到扬州,丞相伯颜下令搜检将士行装,将搜出的撒花银子熔铸成50两的银锭,称为“元宝”,取“元朝的宝货”之意,献给元世祖。世祖再分赐将士,流通于市面,后来相沿习用。
从历史上看元与钱相关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但实际情况是清政府元与圆是混用的。政府选宣统二年(1910)四月,经清政府币制调查局研究,度支部奏《厘定币制酌拟则例》及《筹拟旧币处理办法》等折,清政府认为切实可行,于四月十六日颁布了一道谕令:“中国国币单位,着即定名为“圆”,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圆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三种银币及五分镍币,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铜币为辅币。元角分厘各以十进,永为定价,不得任意低昂。”
所以有光绪银元也有,也有大清银币壹圆。不过最早使用圆字的大清银币发行于1907年。远落后于香港的18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