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的含义是什么,长期住家什么意思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0-31 09:41:58

“住家户里不吹箫,有猫人家不烧桃”这句农村老话,主要流传在我国长江中游地区的农村,带有一定的地域特点。现在这些地区多数农村,已经没有了这两种讲究,只有少数偏远的乡村,尤其是一些山区,依然还存在这种古老的习俗,而有这种讲究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已越来越少了。

住家的含义是什么,长期住家什么意思(1)

此句老话,前半句和后半句并没有多大的内在联系,分别指两种不同的地方禁忌习俗,是一种并列句式。下面分别分析前后两半句中所蕴含的地方民俗,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句农村老话。

1、住家户里不吹箫

箫是一种模拟风吹声的竹乐器,发音淳厚,音色优美、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为什么在农村,人们忌讳在家里吹箫呢?这得从古代箫在农村使用的环境说起。

一、吹箫通常与丧事有关

箫,又名洞箫,为单管竖吹乐器,古代亦有排箫,现在除了仿古演奏外,基本用不上了。

箫开始时并不是竹子做的乐器,其来源于我国古老的骨哨,即用骨头做的哨子,后来发展为用竹管制作,并不断改进,成为古代一种使用频繁的乐器。

据文物考古学得出的结论,箫的发明使用,距今有七千多年历史,在历史上曾经统称为笛,也就是说在古代的一段时期内,笛和箫在名称上没有明显的区分,只有竖笛和横笛之分。两汉时期,箫称为“篴”、“竖篴”或“羌笛”(古代居住于四川、甘肃等地区的羌族人民的一种竹制乐器)。魏晋时期,不管是竖吹的还是横吹的,依然被称为笛。到了唐朝以后笛和箫才有了区别,即“横吹笛子竖吹箫”,因此,箫专指竖吹之笛。

住家的含义是什么,长期住家什么意思(2)

吹箫,现在一般人认为,就是奏乐,或者出场进行表演,或者自娱自乐。但是,在古代,除了以上说的两种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说法,那就是办丧事吹箫奏挽歌和乞食。

《史记·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

这句话的意思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大意是:周勃(汉初将领,汉文帝时丞相)在随汉高祖刘邦起兵前,在沛县,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靠编织蚕箔,还常常在人家办丧事的时候,去吹箫奏挽歌获得一些收入。

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秦汉之时,民间办丧事,有专门吹箫奏挽歌的人,就像现在农村办丧事时,要请民间锣鼓乐队一样,但还是差别,古代吹箫奏挽歌主要是为唱挽歌的人伴奏。

这种民间丧事习俗,直到现在的一些农村依然还保留了这种习俗。比如,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农村,农家办丧事仍然流行唱挽歌,只是名称有所改变。比如,湖南西部、西南部,人们称为唱“夜歌”,也称唱“葬歌”,一般为老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晚上,要唱一个通宵。湖南湘中一带,则称唱“挽歌”和“葬歌”,时间有的在办丧事开始时的夜晚,有的在办丧事过程中。然而,这种“挽歌”都以清唱为主,不再用任何乐器伴奏。广西、贵州苗、侗等少数民族,则吹芦笙伴舞来演奏“挽歌”。

住家的含义是什么,长期住家什么意思(3)

通常来说,我国传统的锣鼓、吹箫(笛)、唢呐等乐器一般都融入了丧事的道场之中。现代乐队(演出队)则以现代元素加入到丧事,成为其中的一道比较灵活的程序,根据地方的不同,或者说家庭的不同,还有老人去世时的遗愿等因素,可以安排,也要可以不安排,但是传统丧事程序一般是不能少的。

在丧事中,吹箫(笛)从农村一些专业人士的嘴里吹奏出来,如泣如诉,声音凄切、悲苦,更加烘托了丧事的悲切凄凉气氛。唐朝诗人王之焕的《凉州词》有这样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见羌笛在古人听来,为哀怨之声。不同的地方,在丧事中使用箫和笛有所不同,有的箫和笛一起使用,有的单独使用箫,没用笛,有的单独使用笛,没有箫。过去,在一些农村,通常来说,吹箫和吹笛没有区分开来,认为都是一样的。

过去农村,锣鼓、箫(笛)、唢呐、海螺号等乐器之中,锣鼓、唢呐既可以在喜事中使用,也可以在丧事中使用,只有箫(笛)、海螺号才在丧事中使用。凡是与丧事有关的东西,通常都被列为禁忌。因此,过去的农村,箫(笛)、海螺号是不允许在住家户里吹的,要吹也只能到院子外,还要远离别人的院子,否则被别人误认为是家里办丧事,或者说,在“住家户里”吹箫(笛)和海螺号,会给住家户里招来丧事。这里的“住家户里”指住人的房屋,也就是民居内,既指自己家里,也指别人家里。

住家的含义是什么,长期住家什么意思(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