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代收费以外的费用是啥,中国移动中的代收费是什么意思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05 12:17:16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晓星、魏丽娜、谢泽楷、林欣潼、林霞虹)开学前夕,广州部分小学的家长接到通知,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因有新的标准和要求,涉及收费的课后第三方素质托管服务项目将暂停。相关学校均表示,是接到了上级通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将对校内托管服务进行进一步规范。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从2023年12月1日起,各学校引进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8月31日,家长群里开始传出多所小学的通知,称暂停第三方素质托管服务。一所学校在通知里称,课后素质课程和学校社团课先暂停,开课时间另行通知。课后基础托管不变,按原计划正常开展。若已报名缴费,费用暂时由第三方机构保管。另一所学校的通知提到,将规范校内课后第三方素质托管服务项目及费用标准,暂停素质托管的报名与收费工作。已报名缴费的暂由机构保管。具体操作办法待上级部门明确要求后再通知,学校积极承担学生课后服务项目,坚持以基本托管为主,让学生尽量在校内基础托管时间内完成作业。

有小学校长表示,目前学校收到的指示就是“暂停”,相关工作还需等待上级文件指引。但是,只要家长和学生有需要,学校会如常提供午休和课后托管服务。也有校长表示,目前学校还未向家长收取相关费用,正在等待新的政策指引。但新政策出台之前,该校同样会根据家长和学生的需求,继续提供托管服务。“不管怎么变,学校还是要为家长和孩子托底。”该校长说。海珠区一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最新文件还未下发,目前学校先暂停托管收费,但依然会提供托管服务,如校内合唱队等特色社团等也需要为比赛备战。等新的标准和要求出台后,特色托管再按相关要求进行收费。开学后,校内基本托管中,将会有本校老师坐班,看管学生并进行答疑,与以往提供的基本托管服务一致。越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课后服务托管工作,越秀区教育局是按照广州市教育局的政策执行。天河某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仍组织基本托管,由学校老师负责。兴趣班开课工作,等接到区教育局通知后再组织,托管费暂由机构保管。

为此,记者咨询了多区教育局,他们均表示,课后托管工作调整是按照上级的政策执行,目前还在等待进一步的细则要求。

权威发布

坚持以基本托管为主,课后兴趣类拓展课程为补充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林霞虹)近日,广东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

校内课后服务的课程原则上以本校教职工为主要力量开展

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实施主体,各校要积极承担学生课后服务的主体责任,坚持以基本托管为主,课后兴趣类拓展课程为补充,开设辅导答疑、学业拓展、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锻炼、阅读朗诵、德育实践、校外活动等活动课程。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图书馆、博物馆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共同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根据通知,校内课后服务的课程原则上以本校教职工为主要力量开展,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严禁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本校教师可承担的课程,原则上不得引进第三方机构代为提供师资服务,如辅导答疑、阅读朗诵、普通体育锻炼等课程原则上由校内教职工组织实施。

本校开展的活动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课后服务时间,按周计算,原则上不能超过本周课后服务总时长的三分之一。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课后服务,开设兴趣类拓展课程原则上应符合《广东省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培训非学科类目录清单(试行)》的规定,各地应出台课后服务课程审核监管指引文件,加强对兴趣类拓展课程的管理。

引进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通知还提出,进一步加快收费标准出台。学校组织的校内课后服务活动由各地级以上市、县教育部门,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研究提出校内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意见,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课后服务成本,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和学生家庭承受能力等因素,在扣除财政补贴的基础上进行审核并拟定标准,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通知还要求,进一步规范机构引进。各地要建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校园遴选审核机制。

从2023年12月1日起,各学校引进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原则,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确定课后服务费标准,收费标准不高于当地公办青少年宫同类型课程平均课时收费标准,且要明显低于非学科培训机构在校外提供同类型课程收费标准,原则上同一区域同类项目收费标准应保持相对一致。

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在遴选确定的名单内选择服务机构和项目。对服务于学校教学与管理、学生学习与生活以及家校互动等方面的互联网移动应用(含校内课后服务的APP)落实备案制度,未列入全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备案平台的不得选用。

同时,要进一步明确收费主体。校内课后服务收费以学校为单位收取,按有关规定开具税务发票。由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可作为服务性收费项目由学校收取课后服务费,严禁将收取的课后服务费存入个人账户,严禁设立“小金库”,严禁截留、挪用、挤占。

通过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校内课后服务,可作为代收费项目收取费用,代收费往来资金由学校开具结算票据代为收取,不得计入学校收入。

不得强制或暗示学生及家长参加课后服务

通知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服务监管。各地要加强校内课后服务监管,坚持学生自主自愿选择,不得强制或暗示学生及家长参加课后服务,不得通过强制托管变相违规补课或要求学生留校自习,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含涉学生、涉第三方机构乱收费)。

同时,要加强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的取酬保障,明确取酬来源与标准,学校教职工不得参与提供服务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授课及取酬。

通知指出,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各地应严格按照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课后服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各地应定期对辖区内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情况进行监管,督促存在强制参加课后服务、违规补课等问题的学校立查立改,确保课后服务规范开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