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超级黄金周,带旺了香港的旅游与消费。
一连八天,通过海陆空访港的内地旅客用川流不息来形容绝不为过。据统计,双节期间,内地旅客入境人次约110万,超过“五一”黄金周。
为了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东道主铆足了劲,早在9月就启动“香港夜缤纷”活动。加之国庆烟花汇演、中秋节大坑舞火龙等活动重现,东方之珠热闹非凡。
10月1日晚,香港国庆烟花汇演在维多利亚港举行。图源:新华社
然而在热闹背后,也有清冷的声音,如香港不少零售行业认为,假期的营业额虽有涨幅,但不及预期。
在香港旅游市场与消费行业,“旺财”与“旺丁”是否同步?背后有哪些原因在主导?如何破局?
旺丁,人都来了
一直以来,旅游业就是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拉动着零售、运输、饮食等一系列消费。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此前接受南方 专访时分析,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俄乌战争、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香港出口贸易仍承受较大压力。因此,“在投资拉动经济周期需要时间的情况下,消费成为目前香港巩固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
为迎接疫情后第一个超长连休,特区政府宣布启动“香港夜缤纷”活动。9月中旬开始,一系列独具本港特色的表演、文创活动、小卖摊位活动,让本就闪亮的海滨夜色愈加璀璨。
同时,为应对大量旅客访港,特区政府在交通及关口方面做出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增加人手、评估特别密集的关口等。
日前,香港湾仔海滨夜市的无人机表演。图源:香港文汇网
实打实的数据也显示,相比起上半年为振兴旅游开启的“你好,香港!”项目,近期的“香港夜缤纷”等活动对游客的吸引力更胜一筹——
9月23日至10月2日,维多利亚公园举办的“癸卯年中秋彩灯会”吸引约20万人次参观;
9月28日至30日,疫情后首度复办的大坑舞火龙吸引约4.8万人次参与;
10月1日游客入境高峰,时隔五年再度复办的国庆烟花汇演引约43万人次欣赏。
为一睹维港烟花专程而来的安徽游客王先生说,香港国庆节气氛浓烈,让他很容易就融入这里的环境,“逛了湾仔夜市、尖沙咀、庙街,这些港式小吃很有意思。”
大坑舞火龙贺中秋。图源:香港政府新闻网
精彩充实的节目,令人对这座城市生出难舍的情怀,这是众多内地游客的心声。
实际上,“旺丁”是香港旅游业的主基调。今年前8个月,访港旅客已经超2000万人次,其中内地旅客超1600万人次。暑假旅游旺季的旅客量,更恢复到了疫情前平均数约84%。
旺财,看上去很美
超级黄金周的到来,让香港消费市场信心大涨。
一贯被当做“观光产业风向标”的香港迪士尼,赶在超级黄金期前,调整了一波门票分级制度与价格:除了国庆节当日门票第1级别价格维持不变,其他级别门票与年票价格普遍上涨;10月1日,成人票价格更高达879港元。
要知道,距离上次门票上涨仅仅过去一年。是什么给了香港迪士尼涨价的信心?
香港迪士尼方面给出的说法是,自香港的入境旅游恢复以来,乐园看到了世界各地游客的强劲需求,承诺会继续不停推出新的精彩娱乐项目。
香港迪士尼乐园。新华社资料图
涨价确实未降低香港迪士尼在黄金周的“吸金”能力。
9月30日—10月2日,香港迪士尼乐园酒店的标准双床房房费高达4898元/晚,比起平时房价翻了一倍以上。涨价无法阻挡游客的热情,不少房型早早售罄。
香港迪士尼的火爆,是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后,旅游带动消费增长的一个缩影。
这几天,西九文化区、海洋公园、山顶缆车及昂坪360缆车等景点人流同样旺盛,个别景点的旅客到访人数接近甚至超出疫情前的水平。
10月1日,香港市民在街头贺双节。图源:香港政府新闻网
有餐厅老板表示,内地游客带旺了夜间生意,双节期间一般晚上6时以后就基本没有位置了。
根据香港旅游业监管局的登记资料,国庆黄金周共有约780个内地入境旅行团到港,香港酒店整体入住率达到90%。
在游客的带动下,香港的零售业在黄金周生意额录得升幅,个别行业增长达两成以上,家具、家品及钟表珠宝等更增逾六成。
“旺财”要追上“旺丁”,该怎么办?
“香港夜缤纷”等活动虽然给黄金周消费带来了人气,但业界却有声音认为“‘旺财’未必与‘旺丁’同步”。
在收集了黄金周前五日数据后,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发现,虽然整体业界生意较前一周整体有所提升,但生意额升幅始终比不上人流量的暴涨,低于业界早前预期。
这也是今年以来香港服务业所面临的困境。
从事零售业数十年的太子珠宝钟表主席邓钜明这样看待服务业的恢复,香港目前还处于旅游业、零售业的恢复期,“相当于在医院里躺了三年,现在慢慢康复训练,恢复行走。”
另外,他早前接受南方 记者采访时特别指出,恢复通关后主要客源还是内地游客,而现在内地的消费模式也在转变,大额消费少,以往的奢侈品“大量扫货”现象不再。
服务业的“久病初愈”,还表现在人手不足的问题上。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说,前几年疫情导致的香港服务业人手流失,一直到国庆都难以补足,这也直接影响到游客的体验。
香港的海滨活动。图源:香港政府新闻网
而更让香港业界普遍感到担忧的,是香港人北上反向消费的趋势。
前不久,一场关于香港消费还是深圳消费的讨论就在社交网络上兴起。十来块一杯的奶茶、二三十块一份的糕点、百来块一顿的烤肉、几百块一餐的海鲜,成了港人北上的动力——不少港人对内地城市消费性价比高、形式多样、品牌新鲜、服务优质、支付方式便捷等给予了一致好评。
尤其在周末,港人北上数字往往多至20万至25万人次。
有餐饮行业的负责人“吐苦水”,来港消费的游客去了网红小店,平日里上酒楼的本地居民去了深圳消费,一增加一减,普通的酒楼食肆生意并没有比疫情防控期间好多少。
如何解锁这种困局?一些本地管理者与专家也积极献策。
香港立法会议员梁熙就指出,随着内地旅客的旅游喜好出现结构性变化,业界有必要调整策略,针对高中低产不同群体的游客推出不同服务,从而吸引不同层次的消费力。
物业顾问仲量联行认为,随着内地游客消费模式转为“打卡”体验式旅游,政府可以借鉴临近城市举办大型国际活动吸引高消费力和优质旅客,从而带动零售业及经济。
面对疫情后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通关带来的周边消费市场竞争,香港旅游业在加快恢复的同时,确需调整策略、提高品质,才能早日实现“旺丁”又“旺财”。
(部分内容来自香港电台、每日经济新闻、点新闻、香港中通社)
【撰文】陈彧 吴彬彬 魏伯航
【策划】张西陆 张哲 董晨晨
【作者】 陈彧;吴彬彬;魏伯航
今日香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