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心放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有篇无句”、“有句无篇”和“有句有篇”三条标准来评价词人,仅有数人入选最高等级“有句有篇”,誉称为“词中老杜”的周邦彦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专门聊聊周邦彦的逸闻趣事。
(一)勤奋学习,善于转化在宋代所有的词人中,周邦彦称得上是最善于学习知识,最善于汲收别人长处的人。周邦彦在汴京游学的那些年,黄庭坚、秦观等人也同在京城。如果要论思想倾向,周邦彦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党,秦观等却是站在旧党这一边。因此私交谈不上有多好。
但是就文学艺术而言,却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用典故写诗是黄庭坚的独创,周邦彦立马把这一套学了过来,脱胎换骨为己自用,把不少唐诗融化到自己的词曲中。
有人作过统计,周邦彦的不少词是化唐诗而来的,其中化用杜甫的诗达60多处。如杜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周邦彦将其改为词句“明年谁健,更把茱萸再三嘱”。
周邦彦十分崇拜杜甫,在创作上以他为榜样,格律和用语一丝不苟,处处精雕细刻,讲求精确工整,因此世人称他为“词中老杜”。
善学巧用固然不错,但是也有弊端,一句话就是有新瓶装旧酒之嫌,在词的内容上缺乏新意。但周邦彦是个词坛的超一流高手,“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就在词调上卯足劲加以创新。
有人作过粗略统计,如《侧犯》《红林擒近》《渡江云》......新创的词调多达40余种,在词坛上真格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枝独秀耶。
周邦彦新创立的词牌,不仅新颖而且奇特,有个曲子很好听,但名字很奇怪,叫“六丑”。精通文学艺术的宋徽宗听了“六怪”感觉很愉悦,但不知为啥叫这么一个难听的名字。
身边的大臣也不知其然,只好叫周邦彦本人来询问,周邦彦说这曲子犯了六调,很难把它唱好,就像六兄弟很有才华但都长得不招人待见一样。
宋徽宗听后打心眼里赞赏周邦彦的博学和才华。
(二)性情散漫风流倜傥打从年青的时候开始,周邦彦对建功立业不感兴趣,读书作词之外,最喜欢在花前月下度过。估摸是个早熟少年哦,据史载其十五岁时就为心上人写了一首情词:舞蹈的时候腰肢是多么的轻柔,初学吹笙还没入调......
几年后,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功地抱得美人归,兴奋得在洞房花烛夜的良辰美景时还自填词庆贺一番。
岁月静好,流光苦短。成家立业是一个男子一生中必须要做的两件大事。成家后,追求功名就时不待我了。在父母亲的催促下,周邦彦告别妻子,到千里之外的荆州、长安等地游学。古代交通不便,往往一走就是一年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