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们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一些始终无法扶持成才的人。众所周知,这句话最早是用来形容已故的蜀汉国王刘禅的,一句““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乐不思蜀)”让大多数人认为刘禅是个亲小人、远贤臣、挥霍父亲来之不易江山的败家子。但是,在充满着诡计与狡诈的三国斗争形势之下,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刘婵真的是庸主吗?,作者不这么认为,反而在他身上看到了大智若愚的表现。在这里,我将通过三个小故事向你展示历史上真实的刘禅。
第一,思虑长远,一句让诸葛亮紧张的话
刘备在白蒂城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时曾说:“如果他没有才能,你可以代替他。”。这原本是刘备为了让诸葛亮一心一意辅佐刘禅时说的话,但在刘禅看来,诸葛亮完全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所以处处提防诸葛亮。
诸葛亮去世前,刘禅派李福去看望他。在问何人能接替他职位前,他故意让李富问了一句:‘丞相百年之后,子孙应如何处之?’当时病重的诸葛亮很震惊,但他马上回答说:‘我家有八百棵桑树,我好担心会没人照顾。’原来,刘禅不仅怕他,还怕他的子孙在诸葛亮死后专权。这表明刘禅是一个思虑长远的人。
第二,来自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刘备一生坎坷,直到晚年才奠定了蜀汉的基础。他一定仔细考虑过他的继任者。他有四个儿子,除了刘封是他的养子,死在他之前。所以刘备死前有三个亲生儿子,分别是刘禅,刘永,刘理。
在这三个人中,选择了刘禅,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长子,还因为诸葛亮对他评价很高,在原著中是如下描述的''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意思是说,诸葛亮说过,刘禅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会有大作为的。这说明刘禅一点也不傻。
第三,加强皇权,废除宰相制度。
诸葛亮死后,刘禅进行了重大的人事调整。诸葛亮在世的时候,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宰相。大臣们跑丞相府比跑皇宫更勤快。他只是个装饰品。但诸葛亮在世时不能公开废除,否则敌人会认为君臣偏心,有可乘之机。
于是,刘禅利用诸葛亮死后迟迟不设丞相,最后干脆废除丞相制度,将原来的丞相权一分为二,让两个人担任,相互制约,最终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这步棋绝对不是平庸的人能做到的。
以上三个故事,第一个让诸葛亮肃然起敬,第二个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可,第三个出乎意料。从这三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禅不是一个平庸的人,而是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