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视频
说课稿
《体积单位》课前说课
——从标准量的建构来发展量感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课前说课内容是《体积单位》——从标准量的建构来发展量感。我将从说研究和说教学两大部分展开。
一、说联系
《体积单位》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第2节内容。
从小学阶段看,《体积单位》是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一个内容,学生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学习思想和经验是学习体积单位的基础。从单元整体看,学生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相关知识后,进一步对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展开学习。其中《体积单位》是进一步研究体积计算的基础,对于学生“量感”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目标
鉴于以上认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体积单位(厘米³、分米³、米³),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cm³、1dm³、1m³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数学思考: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3.解决问题:能够根据生活常识和已有经验,理解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具有解决有关体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4.情感与态度: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三、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普遍喜欢动手操作,求知欲高,已经基本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体积的概念等知识,已具备学习本课的条件。但是从前期测评看,通过问卷调查五年级302名学生,少部分学生不认识体积单位,虽然有65%的学生认识,但其中多数不能理解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四、说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节课重难点定为如下:
重点:建立体积的空间观念,初步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难点: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表象,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
五、说教材处理
通过研读和对比四套教材我发现,只有苏教版在情境导入加入了比较图形来让学生理解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我认为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北师大版教材的基础上,我加入了这一环节。同时,在研究1立方米的过程中加入了立体模型,让学生的感知更加直观。
六、说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需要在具体现实情境中,经历选择适合度量单位的过程,形成量感。基于此全课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教学。
在谈话中引入,在活动中探索,在练习中提高,在反思中发展。
课堂开始,我将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物体的体积,那谁能比较下面每组图形中谁大谁小呢?”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得出图1和图2的答案,但是图3不好比较。
“那怎么办呢?”
通过思考与讨论,学生会发现需要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一)本课的创新教学点1:对比讨论,经历“标准”的产生。
基于这个思考我打算在每个小组中摆放这些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石头等等,“同学们,用什么图形作为体积单位最合适?”通过对比、讨论,我们发现正方体是最合适的,因为正方体每条棱长都相等,不管怎么摆放都很方便;并且正方体凑在一起能无缝连接,测量起来相对比较准确。
那么,用多大的正方体来作为体积单位呢?
联系我们学习面积单位知道,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可以定义为1立方厘米。我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不用棱长为2厘米、3厘米的正方体来定义呢?”我要抓住这次时机,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所有自然数中,只有1能被所有正整数整除,度量和计算起来更加方便!
在认识了1立方厘米后,顺势引出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定义。(板书)
(二)本课的创新教学点2:不断修正,感知“标准”的大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感知的材料越丰富,活动的体验越充分,建立的表象就越清晰、越持久。尽管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抽象概念,但是还缺乏足够的直接经验感知。所以在1cm³学习中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1.想一想。同学们先闭上眼睛,结合定义想象1立方厘米的样子。接下来用自己的方式比划比划,展示出一个1立方厘米的大小。通过想象内化,想出“量感”。
2.做一做。通过切1立方厘米的橡皮泥,在小组中相互对比,看看谁做的1立方厘米最标准?也许有的同学做得像个长方体,还有的像个小圆球,有的棱长不相等。在不断对比、反思、调整的过程中,不断充实1立方厘米的建构。通过制作、修正,做出“量感”。
3.搭一搭。可以开展“你搭我说”的游戏,通过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不同物体,数一数它们的体积,感受到体积单位的可加性。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通过观察,看出“量感”。
4.估一估。先估计一个小物体的体积大小,接下来拿小正方体去量一量,感受到标准对于测量的重要性,内化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落实估测,估出“量感”。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亲历量的形成过程,更好地形成清晰的计量单位表象,从而发展量感。感受1立方分米我打算采用书中用硬纸板折纸盒的活动,关于1立方米有多大?让我们来看看这段视频。
学完这些,师:“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分别接近1cm³、1dm³、1m³呢?”手指头的体积大约是1cm³,粉笔盒大约是1dm³,一台冰柜的体积大约是1m³。
师:“是的,同学们,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就是生活中常用的体积单位。”
七、说练习处理
下面,来说说我的练习设计:
1.基础练习
第1题意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增强学生对体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第2题通过数法的交流,让学们明白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其实就可以用体积单位去进行度量。
2.拓展延伸练习
问题一:把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橡皮泥压扁,它的体积是多少?(演示)
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理解物体的形状虽然变了,但是体积没变。反之,1立方分米大小的物体,它的形状也不一定是正方体,从而打破这个固有思维。
问题二:体积单位除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你还能想到其它的体积单位吗?
接下来,我利用微课给学生拓展关于体积单位的认识范围,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3.课外作业
基于双减政策对学生作业的规定,学完本节课后,我将会发给每个同学50个1cm³的小正方体,通过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等方式,来设计一个艺术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我预设的效果图。
八、说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课中我运用激励性语言和课堂观察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设计多层次的练习,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最后开展课后扫码自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多角度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课堂上善思、乐学。
九、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厘米³(cm³);(图形1 cm³)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分米³(dm³);(图形1 dm³)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1 米³(m³);(模型)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