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于“我比窦娥还要冤”这句话都很熟悉,一般人们在表达自己被冤枉的时候,都喜欢用这句话。从此之后,“窦娥冤”就成为了被冤枉的代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但是对于窦娥冤的由来,并不是每个人都十分清楚。窦娥冤的典故是来自元代著名的戏曲家关汉卿的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在这部戏曲中,关汉卿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完美呈现了窦娥冤的悲惨场景,表演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因为场景悲惨,窦娥的身世也是十分悲凉。所以在后来人们遇到冤枉的事情,就会常常想起关汉卿戏曲里,因被冤枉而死的窦娥。窦娥冤的典故就此而来。
大家都知道六月飞霜是窦娥冤里面的典故,但是她在被冤死的时候,发了三桩毒誓。人尽皆知的六月飞霜只是其中一个,另外两个却很少有人知道。
一、青年寡妇窦娥虽然是戏曲中的人物,但是却被关汉卿描述成了一位活生生的,极具反抗性格的元代悲惨女青年。
窦娥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只是一个穷秀才,母亲作为家中主妇,一家三口有一餐没一餐。在这样的日子中,窦娥在3岁的时候便失去了母亲。一直怀着高中状元的宏图大志的父亲,更是为了自己的赴京赶考的路费,把年仅7岁的窦娥卖给了别人当童养媳。
到了蔡婆婆家后,窦娥还算是个乖巧的女孩,每天都在家里打理家务。到了十七岁,窦娥跟蔡婆婆的儿子成婚。但是好景不长,窦娥的丈夫因病去世,从此她跟蔡婆婆两人相依为命。本以为会这样过一辈子的窦娥,却遇到了当地恶棍张驴儿。张驴儿为了得到窦娥,强行逼迫蔡婆婆把窦娥拱手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