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老师的这堂课,好在哪里?
黄梅晋梅小学校长 吴文峰
周三上午,是数学组大教研时间。因为是刚开学,“基础指标”中听课这一项没有提前敲定好,兰老师就临时上了一节公开课,是六年级下册的课题《圆柱的体积》。
课后,兰老师来我办公室交流。他表达了歉意,大意是今天的教研活动没有提前安排老师上公开课,自己匆匆而就的这堂课表现一般,希望校长多指导。
我看着兰老师的眼睛,认真地说:你今天上了一堂真实的好课!清晰、充实、高效,我很喜欢这样的课。你没有精心的准备,没有刻意的雕琢,恰恰带给我惊喜,因为这堂课很好地契合并例证了我们即将举行的第六届课堂教学大赛的主题:让学习真正发生。
我想跟年轻的同事们说说,兰老师的这堂课,好在哪里呢?
一是让数学概念进入学生的思维和课堂表达。
一开课,教语文出身的我,就被兰老师一个接一个的数学概念所吸引:体积、容积、侧面积、圆柱体、近似、未知、转化、变量、不变量……这些词语,有的只是一个术语或专用名词,算不上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我姑且称之为数学课上的“概念式”的语言,可它们在兰老师的这节课上发挥了巨大的效用。因为这些“概念”语从兰老师的口中出,从学生的大脑进,然后又从学生的课堂回答里“飞”出来。你听,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对话时,用语相同,同频共振,你说的我都懂,算不算“三观一致、精神尺码相同”呢?想想,这真是数学课堂上妙不可言的地方。
我捕捉到一个细节。兰老师在最后抛出了一个“变式训练”的思考题:如果两个圆柱体的表面积相同,是不是它们的体积就相同呢?有个学生从容作答:不一定,因为这个题目中有两个不确定因素。你听,学生脱口而出的“不确定因素”是一个高度理性的概念性语言,是一般学生的口中能说的吗?如果,按照我们这次大赛的评价方案,这个细节可以推荐参评课堂“最佳学生出彩片段”。
还有,当学生在表达中概念模糊的时候,兰老师总会不厌其烦,耐心的提醒:这个概念,你说清楚、说清楚,别含混。
概念的背后是思维。一堂数学课,当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这不就是好课的样子吗。
二是扣动“学习扳机”,让学生思维活跃,被你循循善诱,进入课堂学习的“沉浸”状态。
什么是“学习扳机”?这是我想发明的一个词语,或者是一件课堂教学的工具,送给我们晋梅小学的老师们。“学习扳机”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找到一个最佳切入口,提出一个最具启发的问题,激起学生课堂上的去探究去解决的强烈*,触动他内心的巨大好奇,让他从内心产生急于去行动去“采摘”的动机,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一种“研究”的学习状态中。这种状态,在积极心理学上称之为“沉浸”。沉浸状态的典型体验就是,学生会感觉一节课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的时候。
“学习扳机”可以是一个精妙的提问,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一个故作神秘的故事,一个新奇刺激的表演等,只要能触发学生的学习,激活学生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学习就开始了。所以,真正的“学习扳机”就是点燃学生内心学习的一团火,就像奥运会的开幕式,当奥运圣火被点燃的那一刻,学习就真正发生了。
兰老师的这节课,他敏锐地找到了孩子们课堂上的“学习扳机”并恰到好处的扣动了它,这体现在他的问题设计上。从他开课时的温故知新和情境导入,到最后的变式训练和总结延伸,他的课堂是由一系列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提问构成的。这些问题或激趣或诱导或启发,很好的抓住了学生的心,拨动了心弦,扣动了“扳机”,一步一步,让学生走向问题的解决。
我们看这样一个片段。为了探讨圆柱体的计算,兰老师突然荡开一笔,提问:大家还记得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感知到数学里的“转化”思想。兰老师总结并强化了这一“方法论”,然后用转化的方法来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我还有心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兰老师教的是一个新班,全是乡镇转来的学生。课堂上,学生的脸上有开朗的笑容,天真的气色,有大声的发言,大方的姿态,没有一点乡村孩子刚来时的畏畏缩缩,不敢说话。孩子们的童真和好奇被保护的很好,这也是兰老师的魅力之所在吧。
我最喜欢的场景是:当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孩子亮晶晶的眼睛默默地看着你,他们的小脑袋里在思潮翻滚。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的世界,你要想办法走进这个世界,扣动他们内在看不见的“学习扳机”。这一点,这节课,兰老师做到了。
三是真实、自然、高效的课堂,总是好的。
听课多了,我越来越反感有些人“优质课”中的表演成分,特别是有学生主动配合老师一起表演,我就难以忍受,甚至愤怒。说实话,新老师有点刻意,有点做作,我还能理解包容,但也会指出来,强调自然真实之美。
兰老师的课很真实,他甚至没有当公开课来讲,完全是自然的状态。看的出,他的课堂风格是坦荡、从容、如一。观课识人,生活中的兰老师也是如此。
这堂课的效率很高。教学环节自然流畅,完成充分。当堂训练的环节,两个学生上台“演板”,一个做对,一个计算有误,从学习目标的达成看,这节课是有效的。最后的环节,兰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的吗?我看了一眼时间,离下课还有两分钟。温故授新,当堂训练,变式拓展,目标达成,时间也刚刚好,这不就是一节高效课堂吗?
据我的经验感知,过去听过的公开课,十有七八的老师总会拖一会堂,或者就是没讲完,像兰老师这样,时间效率刚好,这是很难得的。
我想总结一下我的看法,判断一个老师算不算得上是一个好老师,关键还是在课堂上。怎么判断呢,我有个公式要送给大家:
讲的好 学的好=教的好
“讲的好”、“学的好”、“教的好”有区别吗?当然有,现实中,教和学,听和会,常常被大家混为一谈,关键在哪里,在于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让课堂真实高效。
兰老师的这节数学课,他“讲的好”,学生“学的好”,轻轻松松都学会了,我就认定,兰老师这是“教的好”!
有人会问了,你说了这么多,兰老师的这节课就没有瑕疵、没有短板吗?哦,不好意思,我只看到老师身上的优势和美德。如果真的有什么缺点和不足,我会悄悄的告诉他。
来源:黄梅晋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