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简单地说,利率就是资金本身的价格,它是借款人借入资金所需要支付的代价,也就是放款人延迟消费,借款给别人所获得的回报。利率一般以一年为基准计算,利率的高低决定了借款人借钱成本的高低,同时也决定了放款人能获得多少回报。
在中国我们通常说的利率是指的银行利率,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基准利率。我们平时看到的央行加息,央行降息,说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上调或者下调法定存贷款的基准利率。但是一般而言,贷款利率都比存款利率要高,因为这是商业银行用来盈利的方法之一。
市场
当然,央行利率只是央行利率,实际上商业银行的利率往往和央行利率不同,因为他们会随着市场的实际情况上下调整。比如,银行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就会上调存款利率,尤其是年末资金紧缺的时候,往往会上涨利率。而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买房房贷的客户,银行就会下调房贷利率,这是因为,房贷用户对于银行来说是比较稳定优质的业务,这类人往往有着稳定的工作,履行能力比较强,银行的风险也就较低。
对生活的影响
那么,利率的变化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利率其实和我们息息相关。如果利率较低,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大于实际货币需求量,进而导致消费需求旺盛,市场上表现为需求大于供给,导致物价上涨。而同一时期如果我们的收入没有变化,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也会导致房价大涨,当房价大涨时,人们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使下,害怕将来买房更加买不起,于是就会出现集体购房,导致房地产出现供不应求,从而进一步推升房价。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通货膨胀和利率的关系,也就是费雪效应: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在实际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利率就会上升。但是在实际情况下,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一个不确定的量,只有当实际利率下降的幅度小于通货膨胀上升的幅度时,名义利率才会上升,这样把钱存到银行才会赚钱。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金融学知识,就请持续关注本账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