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纠缠持续了超过12个小时。最终在21日凌晨1:15分,周杰伦超话稳坐第一,再也没被超过。当天稍晚时间,周杰伦本人对这一事件做出了回应:
他的回复显得很克制,和流量明星不同的是,周杰伦并不以此为生。恐怕在他获得的所有的第一里,这个“微博超话第一”是最没用的那个。
你为什么会讨厌流量?只是蔡徐坤粉丝的抵抗,就可以让周杰伦的歌迷和路人如此狂热吗?
不是这样,这场大型行为艺术的本质,是在释放广大用户心中压抑已久的,对“流量至上主义”的抗议。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周杰伦刚出道的时候同样饱受质疑,但现在不也成了大家都接受的明星了么?给蔡徐坤一点时间,他以后也会拿出大众能接受的作品的。”
顺序错了。
周杰伦的不被接受,是因为他的作品更受年轻人追捧,从审美上来说,没能被五六十年代的老一代人接受;而蔡徐坤的不被接受,是因为他在拿出有足够说服力的作品之前,就已经被粉丝捧上了神坛。大众根本没有义务等一位明星已经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以后再慢慢成长。
整个事件中,参与打榜的不一定真的是周杰伦的粉丝,周杰伦粉丝也不一定有时间来做这么无聊的事情。加入这场狂欢的大多数是路人粉,他们虽然不是周的歌迷,但是对流量明星的厌恶与对实力明星的认可,使他们站在了一起。
我们可以先回过头来看一眼最开始的那条豆瓣帖子:
“他超话排名都上不了,官宣代言的转评都没破万,演唱会都是粉丝去看,他的粉丝真有那么多么?我的意思是他的粉丝总不会什么也不干吧,超话什么的好歹侧面是流量的证明啊。”
对于流量明星的粉丝来说,帮助自己的偶像维持流量是每天的必要课题。在他们眼中,自己是粉丝,是流量,是偶像前进道路的铺路石。“超话排名”“代言转评”“打榜”“控评”“轮博”……只有这些事情做到位了,自己的偶像才有饭吃,才能接到更好的合作邀请,才是“有价值”的明星。
吴晓波曾在《知道鹿晗的请举手》一文中解释了这样的现象:
过往的明星制造路径,基本上延续了“演艺产品——大众媒体关注——话题营销”的三部曲,可是“鹿晗们”则大大缩短了发酵的过程,首先是在社交媒体里实现精准粉丝的聚集,而其渠道则是贴吧、QQ群、微信朋友圈、微博名人排行榜等等,在形成了相当的粉丝群体后,再反向引爆于大众媒体。
将“传统明星模式”和“流量明星模式”对比不难发现:传统模式下,“作品”是最上游的、最能决定影响力的,拿不出好作品就没办法传递给大众;而在“流量明星模式”中,粉丝(也就是流量)才是高地,作品的价值被边缘化。
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话语权,就算一个人的能量微不足道,通过复读便可以将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声音无限放大。这就诞生了现在“偶像—粉丝—大众”的流量传播模式。
不要小看中间的粉丝,他们上可以影响偶像,下可以影响大众。
“传统”与“流量”的对比我曾在《脑后插管蹦迪,从抖音开始》中提到:
当我们远离“大众传播时代”之后,逐渐诞生了“自媒体”的概念,这种传播模式拉近了内容提供者和内容消费者的距离,形成了非常快速的双向反馈,促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度内容导向”的传播模式。
对于流量明星而言,对流量的依赖,同样也不可避免地会拉近偶像和粉丝的距离。为了满足粉丝的要求,偶像要定期上线“营业”发表状态或视频;对于某些有“CP情结”的粉丝而言,小心地维护与CP和CP家的粉丝之间的关系也成了必须考虑的事情。偶像被粉丝的意愿绑架,稍有不慎就会迎来大规模脱粉。
与此同时,粉丝可以通过集中制造惊人的数据和声量,反向引起大众的注意力。传统明星模式中的“作品—媒体—话题”的传播方式被打破,媒体的话语权被进一步削弱、同时下落到这些粉丝手中。
在这个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当我们在手机上浏览信息时,那些真正的恶性反馈并不是来自负面新闻或恶性事件。而是来自那些(对个人来说)无价值的、效率低下的反馈模式:包括微博的广告、杠精的回复、粉丝的轮博。
回到这次的事件,是不是周杰伦的粉丝不重要,是不是蔡徐坤不重要,甚至周杰伦自己都不重要。他只是作为一个足够坚固的支点,扛住了万千网友们撬动话题的力量。当网络上出现了这么一个帖子之后,足以点燃这些“苦流量久矣”的用户们。
微博的流量生意,得了便宜还……
所以在这次的事件中,究竟谁因此获利了?
周杰伦的粉丝表面上看起来赢了,但他们不得不用自己痛恨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态度,本周过后榜单又会恢复原样,让这场抗议和狂欢的底色有些悲凉;蔡徐坤的粉丝们失去了一直以来非常看重的超话高地,这直接影响蔡徐坤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周,但也撼动了蔡“顶级流量”的地位。
对周杰伦来说,这恐怕是他拿过最没用的虚名,可能还不如一杯全糖的珍珠奶茶来得实在;对蔡徐坤来说,从长远来看,这会是对他价值的又一次提前透支,没能带来什么收益却招惹了大量的路人。
看起来只有作为平台的微博占了便宜。尽管微博CEO来去之间很快否认了这一点,但抛开了这件事不论,微博在对流量推崇的方面一直以来不遗余力。
点开微博的超话榜,你仿佛置身于一所符号的圣殿。在这里明星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排行榜上的一个符号,微博利用几个数字就重构了粉丝眼中的整个娱乐圈。
在这里你也无法感受偶像或是创作的作品,微博替你准备好了一切:显眼的数字=提醒着你偶像的排名,“排名规则”几个小字仿佛是希望说明自己是多么公正。微博通过不断地心理暗示,将跳动的数字和明星画上等号。
对于微博来说,你只需要知道“数字高是好的,所以明星就是好的。”就可以了。
一位粉圈的朋友对我表示:超话这个产品可以说是让微博赚翻了。
对于明星来说,微博是非常重要的传播平台,大事小情都会在此发布;而对于粉丝来说,超话的出现相当于是“微博给粉圈做了一个贴吧”,超话内的话题只出现在话题内部,相比正常的信息流话题更加垂直。
对于流量明星来说,微博的数据越好,他们可以从金主手里拿到的资源就越好;想要数据好看,只有靠粉丝帮忙刷积分做数据打榜。
而获取积分的方式不外乎“连续登陆”“转发评论”“签到”这几种,明显是为了增加互动和维持应用活跃度的设计。粉丝为了数据好看不惜多注册几个账号,每个账号都攒满数据作为库存,过程中创造出一大坨无意义的数据和流量,微博就这么把用户对偶像的热情转化成了自己日活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