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别看粉丝们数据刷到飞起,提起微博来也是咬牙切齿,最受诟病的就是微博超话的“搬家”设计。
我尽量说得简单一点:对于刚出道的明星,会被分配在超话的“新星榜”,如果明星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搬家到“内地榜”。
搬家的考核标准极为严苛,需要互动值(微博转赞评、阅读量、搜索量等)、正能量值(明星本人发微博带正能量tag,还需要自评)、爱慕值(微博主要收入来源,两块钱一朵玫瑰花)三个维度的数值累计。最开始每月只有排名最高的一位才可以搬家,后来数量放宽到三位。
以7月为例,为了凑正能量值,需要搬家的四位明星都亲自下场发微博;因为必然有人会失败,所以几家的粉丝撕得都很厉害。本月翟潇闻粉丝举报何洛洛家买数据刷榜,举报成功之后何洛洛被停榜,来去之间也在微博群聊里提到了这回事。
“粉丝都对搬家这件事怨念很大的,因为实在是费钱,但为了面子又必须做。”
根据以往搬家经验来说,粉丝不砸个几百万根本搬不了家。但是能成功搬家的就那么3家,对于搬家失败的明星来说,花出去的钱是回不来的。可能会造成粉圈地震,流失很多粉丝。
看到这您应该明白,微博超话的几乎成了敛财的工具:无论是明星本人还是粉丝都成了搬家的傀儡,一边帮微博维护着活跃度数据一边给微博充着钱;通过限制每月数量,让几家粉丝产生竞争,进一步刺激粉丝消费,落榜的明星回头想搬家就还可以再收一次费。运营数据节节高,财报也越来越好看。
对比隔壁天天被网友喷的百度贴吧,在合并贴吧时也只需要“先协商再审批”,一套流程走下来花费的只有时间成本,可真是太贴心了。
就是不知道,作为一个社交平台,依赖明星话题维持热度这条路还能走多远,微博这个平台又有多久没有诞生新网红了?
我们该对谁发泄不满?那个最开始在豆瓣发帖的用户最后删掉了帖子内容,并注销了自己的豆瓣账号。
如果我们怀着善意的角度去理解:或许对方真的是一个只见过流量明星的年轻人,某一天对非流量明星的周董产生了好奇,来发帖向网友求助,最后落得被骂到删号的结局。
有人将自己的怨气发泄到ikun身上,其实有些倚老卖老:如果这些孩子早生个二十年,肯定也是今天帮周董刷屏的主力军。可他们生在了这个流量时代,对他们来说这就是追星的主要方式。
网友的不满根生于流量至上的时代:明星的价值取决于粉丝影响力、应用商店的游戏需要刷榜、开个奶茶店都是要找人排队的。产品(是的,明星也是产品)价值让渡于流量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攻击ikun其实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或许是时代之间的差异造就了明星之间不同的流行方式,不管怎么说: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比起这些年轻人,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的是:是什么造就了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
还有谁在这些流量生意背后推波助澜,趴在数据上操纵粉丝榨取行业价值,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想要一起参加时事热点讨论吗?欢迎加入忘忧谷儿读者群(*SherryJYHmafan)备注:加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