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反映的是哪个年代的人,骆驼祥子什么年代的事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2-02 13:51:52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决策疲劳”。就是说,短时间内,你做出的决策越多,你的精力就会越疲惫,以至于无法集中全力,然后随意做出决策。

拿祥子来说,因为穷,所以他才判断力失衡,陷入“决策疲劳”的循环中。

祥子太穷了,他急于想改变现状,所以不惜去冒险。如果三两天不去拉车,他将没钱吃饭,迫于生活的压力,他想都不想战乱有多危险,就做了高风险的决策。

但高风险并没有给他带来高回报,他连人带车被兵抓走了。幸好,兵留下的骆驼,还卖了30多元,没落得一穷二白。

但,还是因为穷。祥子根本不懂钱生钱的道理,他紧紧攥着30块,以为这钱不会跑,没想到最后,这钱还是“飞”进了孙侦探的口袋。

如果他听别人的话,将这30元放出去,收些利息,自己的生活也会宽裕些。可是,因为太穷,他生怕钱放出去就收不回来了,也懒得决策究竟如何投资,才能赚更多的钱。所以,才会一味埋头赚钱,出苦力、洒热汗。

如果生活给了我们一副烂牌,想要盘活它,就需要我们做些决策。祥子一次次因为穷,这一客观条件,错失了咸鱼翻身的机会。

抛开旧社会的压迫不说,更多的归咎于祥子向生活低头、无力反抗的结果。

你相信什么,生活就会变成什么样。尽管旧社会黑暗重重,但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同样值得赞扬。如果甘于现状,止于平庸,最后的结果只能被吞噬。

骆驼祥子反映的是哪个年代的人,骆驼祥子什么年代的事(5)

3. 《骆驼祥子》的语言魅力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以人物为中心,生动不死板地刻画了祥子、虎妞、刘四爷等形象。

小说的亮点,除了人物形象的饱满丰富、故事情节的紧凑外,还少不了语言的独特魅力。

·语言魅力之比喻句

“他想不起哭,他想不起笑,他的大手大脚在小而温暖的屋中活动着,像小笼里的一只兔子,眼睛红红的看着外边,看着里边,空有能飞跑的腿,跑不出去!”

祥子与虎妞成亲以后,搬进了大杂院。虎妞整天把他拴在家里,不准他外出。祥子心理着急,但是又无济于事。所以老舍用困在笼子里的兔子,来形容祥子当时的心情。

祥子爱劳动,虽然是底层的劳动人民,但是他不懒惰。他盼望能靠自己的双手双脚,获得美好的生活。

因为劳动让他踏实,让他觉得生活有奔头,但是虎妞却不喜欢他拉一辈子车。虎妞看的长远,他希望祥子能做点小买卖。

偏偏祥子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硬是跟她拗着来。所以,虎妞只能“绑”着他,不让他出去。

祥子闹不过虎妞,又管不住自己的心,只能像只兔子,眼红地巴望着外面。老舍的比喻很贴切,几句话就将祥子当时的心情,写清楚,功力可见。

骆驼祥子反映的是哪个年代的人,骆驼祥子什么年代的事(6)

·语言魅力之地方色彩

“柳树病了,树叶挂层灰打着卷,枝条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点儿水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白光,道上尘土飞起多高,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老舍先生本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闭上眼睛都能细数北京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他的作品中,也融入了他对故乡的热爱。

短短的几句话,将北京的气候环境写的逼真,这也是这部小说,语言上的独特之处。

通过一些生活细节,处处透露着京味儿,彰显着地方色彩。除此之外,这部小说中的语言也十分朴实,接近北京人的口语。

“回见、敢情、拉晚儿、嚼谷”等词语,就是北京人经常说的词语。这些京味儿浓郁的词语,毫无违和地出现在小说中,既拉近了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北京的风貌。

·语言魅力之心理描写

“战胜了刘四便是战胜了一切。”“恶人都会遭报应,都会死,那抢他车的大兵,不给仆人吃饭的杨太太,欺骗他压迫他的虎妞,轻看他的刘四,诈他钱的孙侦探,愚弄他的陈二奶奶,诱惑他的夏太太......都会死,只有忠诚的祥子活着,永远的活着。”

这一段是祥子把刘四赶下车后,内心的独白。

他诅咒所有曾伤害过自己的人,仿佛从诅咒别人的快感中,能够重新找到力量。而这种力量,可以帮助他,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这段不单是心理描写,更将祥子极富情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仿佛你在和祥子对话,你能了解他的“喜悦”。

祥子是乐观的,也是兴奋的,因为他还想着诅咒别人,还对生活有痴心;但祥子也是无奈的,因为他在黑暗势力面前,无能为力。

祥子是劳苦大众的缩影,老舍先生借由祥子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当然,除了这里摘抄的句子以外,还有很多句子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待你翻开《骆驼祥子》,待你与老舍隔空交流。

骆驼祥子反映的是哪个年代的人,骆驼祥子什么年代的事(7)

4. 理解旧时代劳苦大众的悲哀命运,究竟是为何?

明白了祥子堕落的真正原因,我们才会懂得,并不是生活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就只有什么。即便生活给了我们最烂的配置,只要我们有心,依然可以人定胜天。

老舍先生写的小说,大多都是为穷苦人发声。他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有特殊的情感,因为他也曾是这其中的一份子。

老舍原本是皇亲贵胄,但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家里的生活每况愈下,母亲靠针线活养家,生活拮据,摆在老舍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赚钱贴补家用。

上天眷顾他,让老舍遇到了善人,得到了读书的机会。在旧社会,贫苦大众,根本没机会上学堂。所以,能去读书,对老舍而言是天大的幸运。

但是,像老舍这样幸运的人,终究只是少数。大部分的孩子,依然活在底层社会,轮回父母的悲剧。

好马配好鞍,好的配置也要努力,才不至于白费。老舍没辜负善人的眷顾,好好读书,出人头地。

骆驼祥子反映的是哪个年代的人,骆驼祥子什么年代的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