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会存在:生活当中,这么多人在讨论“客观”、“主观”的问题:
“你这个人看问题很不客观…”
“你这个人‘主观能动性’太强…”
“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因为:大家心底里想要把握一个“更加客观”的“看待问题的方式”!
为什么人需要“客观”?
因为“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才能够让我们有“更加准确、有效”的判断;才能够让我们对事物,采取更加正确有效的行动;才能够让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事物,获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自己不擅长、不了解的领域”,我们很难以做到“客观”。因为我们根本就不了解“它”。
那怎样才能做到“客观”?
【伍】
如何才能做到“客观”?
“客观”来自于:我们对这个事物(领域)了解得足够“完整”、足够“通透”,我们才更加能够接近那个“绝对的客观”,才能更加还原这个事物“本来的面貌”。
这个“完整性”是来自于…我一直讲的一个“故事”,就是《盲人摸象》:
“盲人”看不到东西。所以当大象走在他面前:
他摸到“象腿”,他觉得大象就是“柱子”;
他摸到“象尾”,他觉得大象就是“绳子”;
他摸到“象牙”,他觉得大象就是一个“变形的锥子”………
所以“大象”究竟是怎样的呢?
他们“看到”的,都非常地“不够客观”,因为他们对“大象”的“理解”完全偏离了“大象本来的面貌”,相差得有“十万八千里”。所以我们会说他:太过“主观”、太过“不客观”。
所以:越是能够“还原事物本来的面貌”,就越“客观”。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面对各个领域,我们都不是天生就了解这些领域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特别不擅长的领域,因为这个世间万物 包含有太多太多的领域,有生之年不可能全部都了解得通透、透彻。
不可避免地,我们看待问题就会存在:看得不够客观。
所以我们要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事物”,我们就需要更加完整地了解这个事物,更加通透地了解这个领域的这些事物。
正如:作为“盲人”,他看不见“大象”,但他能够完整地摸完“整一头大象”,那么这个时候:“他心目中的大象”才更加接近“大象本来的面貌”。
【陆】
如何“正确看待”他人说我们“不客观”、“太主观”?
所以,当日后有人与我们辩论:
“哎呀你这个人太过主观,你看问题不客观!”
这是什么?
我们一定要先看:这是属于哪一个“领域”?(涉及哪一些“领域”)
如果我们看到,这个“领域”我们不了解……
不用他说,我们都知道我们肯定是不够客观的。
要“客观”,我们需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我们才能够更加接近“客观”。
所以,我们要变得更加“客观”,我们需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建立起“足够完整”、“足够完善”的“结构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那我们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事物”。
以及:“主观”有没有错?
“主观”本身,没有错!
“主观”就是“人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而已。
每个人都是“主观”的。
每个人都只能代表“他自己的判断和看法”。
即便是“专家”也是如此。
但是要注意:人有“主观”本身是没有错的,“主观”只是说明我们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
但是“主观”的“内容”是可以“出错”的,换个说法就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是有可能“出错”的。
“出错”非常正常!
“出错”了怎么办?
“错了”就需要“修正”。
“修正”的方法是:追求“客观”。
如何才能做到“客观”?
请翻看文章前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