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文化通过什么和物质载体传承下来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2-25 22:26:20

校园文化的含义

史征波

校园文化指的是依托并通过学校这个载体反映和传播的多种文化现象,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反映,是社会大文化之下的亚文化。同社会大文化一样,校园文化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校园文化就是指学校的整体文化。它既包括历史的、现在的文化,也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文化。从狭义上说,校园文化则专指精神文化,即师生共识及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與论、人际关系、校园风气(管理风气、教学风气、学习风气)和精神风貌等。

如果我们把校园文化的内容加以梳理,我们就会发现,构成校园文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仰观念因素,二是知识技术因素,三是价值规范因素,四是行为作用因素,五是精神态度因素,六是意识角色因素,七是物质环境因素。

如果我们从表现形态上对校园文化进行分类,校园文化则可以分为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两大类。校园的物质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又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有三种形态。(1)环境文化,主要指校容校貌,如校园整体设计、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室外的绿化、室内的美化、环境的净化等。(2)设备文化,主要指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设备,办公设备、后勤设备、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图书室、文艺室、阅览室、实验室、课外活动室等。(3)媒体文化,主要指特定传播某种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即媒体,如精心布置的教育教学场所和张贴的标语、名言名画,还有具有教育意义的画像、碑铭、雕塑、校园文物、校史陈列室等。总起来说,校园物质文化是人的对象化活动的结果,它集中地体现了校园师生的价值目标和审美意向。这种物态文化构成富有教育内涵的人文环境,对校园师生起着陶冶情操、约束行为和启迪智慧的作用。校园精神文化就是校园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范制度和组织机构。校园精神文化具有浓烈的认识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和理想成分。校园精神文化,可以分为四种形态。(1)课程文化,主要指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其对这些课程的施教活动,例如课程安排、教和学的实施、课程教学质量检测和评估等。(2)观念文化,主要指作为校园主体的师生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等。(3)制度文化,指校园内具有普遍意义且具有约束作用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各种组织形式。(4)课延文化,即课程文化的延伸文化,主要指各种社、团、组等课外活动,如各种学术和文学社团、各种兴趣小组以及这些群众组织所开展的报告会、讨论会、比赛、演讲会等,还有这些社、团、组所创办的橱窗、板报、刊物、广播节目等。总起来说。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从本质上区别了校园亚文化和社会大文化,是一个校园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它能够把全体师生员工凝聚在一起,把个人现实活动的具体目标同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初载1992年6月25日《庆阳师专报》,著作权所有,侵权必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