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巧克力是什么意思,巧克力是啥意思网络用语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2-27 01:49:24

一种传统的木制搅打器,用来打出热巧克力的泡沫。

13世纪,阿兹特克人将玛雅人置于他们的统治之下,并从他们那里学会了如何食用可可。

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前哥伦比亚文明的美国夫妇苏菲和迈克尔·科埃在《巧克力的真实故事》(1996年)一书中声称,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创造了“丰富多样、五花八门的饮料,从面粉类的饮品到粥、粉末,甚至还有固体饮料,而且他们能给每一种饮料都添加各种各样的香味”。

阿兹特克人还开始囤积可可豆。在城邦首府特诺奇蒂兰(Tenochtitlan,现墨西哥城所在地),可可豆被用作货币。那里储存了9.6亿颗可可豆。有人甚至用泥土和蜡伪造这种黑色的种子,足见其多么珍贵。

1632年,西班牙军官贝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洛去世后出版的《新西班牙征服者历史》一书,描述了蒙特祖马皇帝驾临阿兹特克人盛宴的情景:“他们时不时地用杯子给皇帝奉上一些可可饮料,称喝下去会给女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书中还描写了皇帝的豪饮:“只见人们准备了50多个大水瓮,里面盛有泡沫丰富、用上佳可可做成的饮料,皇帝一边畅饮,女人们一边毕恭毕敬地伺候着……”皇宫里的每个人都喝得很尽兴,尽管喝的没有那么多。单就皇家卫队来讲,每天就得制作两千杯这种黑色泡沫饮料,供他们享用。

网络流行巧克力是什么意思,巧克力是啥意思网络用语(9)

石桌上的雕刻描绘了玛雅牧师向可可树致敬的场景。

1502年,在洪都拉斯瓜纳哈岛外海,欧洲人与巧克力第一次不期而遇。当时,土著人给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端来了几杯饮料,他连尝都没尝一下就捂起了鼻子。直到80多年后的1585年,干可可豆才开始从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被源源不断地运往西班牙塞维尔(今塞维利亚——译者注)港。从那个时候起,巧克力的历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阿拉贡的彼德拉修道院成为欧洲第一个制作热巧克力的地方

美洲的“发现”对大西洋两岸的饮食习惯都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墨西哥本土食物主要是由常见作物玉米做成的玉米饼和玉米粽,极度缺少脂肪;而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欧洲人食物以肉和鱼为主,不喜欢他们所称的印第安菜。从此,墨西哥人开始饲养从欧洲进口的牛、奶牛、绵羊、山羊、猪和鸡,并学会了如何用这些食材进行烹饪。后来,他们发现了蔗糖。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都不喜欢甜食,尽管他们了解蜂蜜。多年以后,运抵的土豆开始被端上北欧人的餐桌,漂洋过海的番茄开始让南欧人大快朵颐。

然而,在西班牙征服南美洲之后,由于女性的缘故,习俗和传统之间渐渐出现了缓慢的“杂交”。许多墨西哥妇女和西班牙男子成婚或去给西班牙人当差,从而学会了烹饪并制作我们如今所称的“组合菜”。墨西哥瓦哈卡的修女们可能是第一批给磨碎的可可豆加热并用糖来制作巧克力的人。她们吃的巧克力与我们今天所享用的大同小异。但至少在1580年之前,西班牙人喝到嘴里的可可饮料都是又酸又冷的。事实上,这对第一批探险者来说,的确难以下咽。因此,吉罗拉莫·本佐尼在他的书中写道:“它(巧克力)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给猪喝的东西,而不是供人喝的饮料……它味道很苦,但好就好在有提神保健作用,不会醉人,被印第安人推崇为无价之宝,视若珍馐。”

网络流行巧克力是什么意思,巧克力是啥意思网络用语(10)

瑞士画家让- 埃蒂安·利奥塔德的画作《巧克力女孩》(1745年)。

来自西班牙托莱多的弗朗西斯科·埃尔南德斯医生,率领第一支科学远征队抵达新西班牙,研究欧洲未知的各种不同的植物品种。自1570年起,他在美洲生活了7年。在15卷本《新西班牙植物史》这部里程碑著作中,他描述了当地的动植物种群,还在书中谈到了可可和巧克力。他说,当地人用可可树的种子来制作饮料,因为他们“还没有发现如何酿酒”。这些种子是从一种类似于甜瓜的椭圆形植物中提取的,但是“带条纹,红颜色”。

他写道:“这些嫩嫩的种子富含营养,有点酸甜,略显湿凉。”

第一批可可种子似乎是由传教士带到西班牙的。可能是方济会的神父奥尔梅多,或者更有可能是科特斯探险队中的西多会教父杰罗尼莫·阿奎莱拉。返回欧洲后,阿奎莱拉优先送了一点宝贝种子给阿拉贡的彼德拉修道院的唐·安东尼奥·德·阿尔瓦罗。1524年,这座修道院实际上成为欧洲第一个制作热巧克力的地方。僧侣们突然间成为这种饮料的热情拥趸,争相传授着配方。在修道院回廊上方的小小“密室”里,流淌着滋润、暖人的喜悦。

于是,这种暗黑而诱人的新美味在教堂间流转,在贵族家分享,在宫廷中饮用。起初,人们把它看作一种药物,但后来,随着味道、刺激性及所谓的治疗功效深入人心,它受到了众人的痴迷追捧。

温暖、芳香、甜蜜的巧克力的“野生”背景早已被人们遗忘。多亏了西班牙人,巧克力开始征服这块古老的大陆。从佛兰德斯到法兰西王室婚礼,女人们爱它如痴如狂。专门饮用巧克力的餐具也应运而生,从带有搅拌孔的巧克力壶到各种形状的杯子,不一而足,有些杯子还带有金属把手的杯托以防被碰倒。为纪念发明者、秘鲁总督、第一个曼塞拉侯爵唐·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德·托莱多·莱瓦(1585—1634年),这套餐具被命名为“曼塞琳娜”。后来到了18世纪,人们又发明了一种可以用来避免弄污女士名贵衣服的饮具——防碰杯。这种杯子又长又细,顶部微微展开,边沿固定在盘子上。

网络流行巧克力是什么意思,巧克力是啥意思网络用语(11)

让·巴蒂斯特·夏庞蒂埃·勒维的名画《一杯巧克力》(1768年)。

荷兰人促使在西班牙教会地区以外的人们养成了喝热巧克力的习惯

多年来,做上一手好巧克力始终是“西班牙的秘密”,不过,这种垄断地位很快就被打破。第一个在意大利美第奇宫廷里取得成功的是旅行家弗朗西斯科·德安东尼·卡莱蒂。1600年,他到访圣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在那里见识了可可种植园。1606年返回佛罗伦萨后,他以手稿的形式向托斯卡纳大公费迪南多·德·美第奇呈上了自己的科学报告。然而,他的这项研究百年之后才得以发表,不过,科学家弗朗西斯科·雷迪医生在其《托斯卡纳酒神》(Bacco in Toscana)一书中提及了这项研究,引起了大公科西莫三世的兴趣。

在巴洛克时期,佛罗伦萨特产的茉莉巧克力尤其受到人们的欢迎。1585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18岁公主凯瑟琳·米歇尔和萨伏依公爵卡洛·埃曼努埃莱一世喜结良缘,可可豆随之现身都灵。尽管没有文献佐证,但新娘带来的“西班牙嫁妆”中可能就包括“印第安汤”——这是当时人们对热巧克力的称呼。

几年后,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初,“诸神之食”促进了社交服装和传统的变化。尽管价格低廉、容易制作的咖啡正在征服新兴中产阶级,但巧克力却登堂入室,在追求性感妩媚的绅士淑女的客厅里找到了一席之地。

由于两位年轻王室成员——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的女儿奥地利的安娜公主和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三——喜结连理,法国旋即被巧克力征服。红衣主教黎塞留和1659年与路易十四成婚的玛丽娅·特蕾莎,先后把巧克力引进凡尔赛宫。是年,制售“成分尚未确定的巧克力”的“许可证”颁发给了巧克力大师大卫·夏洛。玛丽娅·特蕾莎自己说:“巧克力与国王是我的最爱。”

作为优秀航海家的荷兰人,成功地从西班牙人手中夺走了可可的贸易垄断。1634年至1728年,阿姆斯特丹成为北欧的主要进口中心,这要归功于吉普斯夸公司,而尼斯(当时是萨伏依的一座城市)和塞维尔则是南欧的进口中心。也正是荷兰人促使在西班牙教会地区以外的人们养成了喝热巧克力的习惯。

网络流行巧克力是什么意思,巧克力是啥意思网络用语(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