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海鸥叫海鸥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2-29 16:06:08

掌上春城讯日前,昆明市林业局发布了《关于昆明市记录到的红嘴鸥鸟类情况信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昆明市越冬红嘴鸥种群、数量、分布情况,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越冬生活习性和规律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海鸥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海鸥叫海鸥(1)

它们成群结队从哪来?

《报告》显示,在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主要有红嘴鸥和棕头鸥两种,进城的主要为红嘴鸥和少量的棕头鸥。红嘴鸥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受其迁徙季节的天气和食物影响,但近几年来,通过组织开展红嘴鸥同步统计数据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数量平均保持在3万多只。在昆明的很多水域都有红嘴鸥分布,但红嘴鸥还是主要集中在海埂大堤、翠湖公园、大观楼、晋宁、呈贡、海口等湿地公园,人流量大、人工投食集中的区域。随着生态文明城市的不断建设,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滇池流域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治理,修复并完善了一系列的生态湿地,昆明的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提升,红嘴鸥在昆明的分布将会出现扩散趋势。

通过采用现代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对红嘴鸥佩戴先进的GPS卫星定位跟踪器,红嘴鸥究竟从哪儿来,又去了哪儿,这个让昆明人期待和追问了30余年的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报告》显示,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分别来自蒙古国的乌布苏湖和吉尔吉斯湖流域;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我国新疆的博斯腾湖。而每年的春季红嘴鸥飞离昆明后,它的迁徙路线主要有三条,第一条线路: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穿越蒙古国,最终到达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第二条线路: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穿越蒙古国西北沙漠,最终到达蒙古国的乌布苏湖和吉尔吉斯湖;第三条线路: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青海、甘肃,沿河西走廊进入新疆,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抵达新疆的博斯腾湖。

海鸥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海鸥叫海鸥(2)

它们都有啥生活习惯?

越冬期间,不进入城区的红嘴鸥和进入城区的红嘴鸥在食性和活动规律上均表现出不同。不进入城区的红嘴鸥主要以滇池和其他水库、鱼塘等湿地为觅食地,取食虾、小鱼、螺蛳等水生小动物,日间只在夜宿地和觅食地之间活动。

进入城区的红嘴鸥则往返于夜宿地、集中地和觅食地三处活动,其觅食地主要集中在翠湖公园、海埂公园、大观楼公园等人群密集的区域,以市民和游客投喂的面包、馒头及专用鸥粮为主要食物;而集中地主要在一些水面开阔,水深平均1米左右,水中小鱼小虾等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集中地可能是红嘴鸥觅食地之外的食源补充地。

根据鸟类专家多年的观察研究,进入城区活动的红嘴鸥在越冬期间活动集中在日出日落之间,并且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即6:00—6:30离开夜宿地,7:30—9:30到达集中地,8:30—10:00到觅食地,15:30—16:30离开觅食地,16:30—18:30到达集中地,19:30—20:00分散到夜宿地,其觅食高峰和各觅食地游客活动高峰相吻合,表现出对投食的极大依赖性。

红嘴鸥在往返于繁殖地与越冬地时,比较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它们会相互传递信号,吹响集结的号角,成群结队有规律的分批统一行动。

新闻多一点

今年将进一步规范鸥粮投喂

昆明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保护红嘴鸥方面,昆明主要从积极开展红嘴鸥环志调查研究工作,加强疫病监测防控,规范鸥粮生产经营管理、做好投喂工作三方面开展。为确保红嘴鸥在昆明越冬期间有充足的食物,昆明今年也将进一步规范鸥粮投喂工作,保证鸥粮的质量和数量。

市林业局明确,昆明市野保办要加强对鸥粮质量的管理,协同相关部门做好抽样检查工作,监督企业严格按《红嘴鸥补充饲料》地方标准进行生产,保证鸥粮质量。各县区和相关单位要定点采购鸥粮,加强对鸥粮市场销售的管理,规范鸥粮售卖,对无证售卖鸥粮的企业或个体予以取缔,禁止售卖发霉、变质等不合格的鸥粮,确保红嘴鸥进食安全。根据红嘴鸥活动规律要合理安排相应的义务监督员,要求从每年10月底至次年3月底,每天8:30—10:30,15:30—16:30,对翠湖、海埂大堤、海埂公园、民族村、大观公园等60多个红嘴鸥投喂点进行科学合理投喂,确保红嘴鸥在昆明越冬食物充足。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双双

责编:孙娜娜 一审:秦聪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