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产品经理这个名词在圈内火爆一时,人人都想当产品经理。但是,有一个问题:什么是产品?
在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PMI的知识管理者们刻意没有提及这个概念。2018年,PMI推出了关于BA的知识指南。在这个指南中,对于“产品”有了明确的定义——
产品是制造出来的、可以量化的人造物(artifact),即可以是最终物品,也可以是物品的组件。
要说明一下,几乎所有的英文信息翻译过来,或多或少都有“意义”的缺失。电子社这次翻译的版本还是有瑕疵——尽管比起上一个版本要强很多了——这次的中译本,将artifact翻译为了“构件”。难道他们不知道现在最火爆的AI的原文是什么吗?
小麦、水稻,以及苹果、桃子这些都是“人造物”。
小麦,原来只是中亚地区的一片杂草,后来被人类驯化,以及持续的研发和升级。
仅仅经过了1万年的时间,小麦已经遍布全球,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
同样,自然界里的野苹果,也是又小又涩;经过一代又一代“产品人”的努力,苹果这个产品不断做大做强。
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中真正伟大的产品——不可或缺、“用完即走”的产品。几年后,智能手机以及app生态也许会被整体淘汰;但是粮食与水果还是会延续其旺盛的生命力。
产品除了是人工的,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可以量化的(quantifiable)。
这一点,其实我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西方的知识界会如此重视这个特性。如果没有这个特性,难道就不是产品了?
中国是“所谓的”软件研发大国,但是软件产出物的量化工作普遍做得不是很好。例如:无论是国家统计局,还是村里的赵大爷可以明确说出每年自家产出的粮食总产量;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出自己公司、项目组每年产出了多少“量“的软件?
难道他们的产物出都不能称之为产品了?——我们是否应该质疑和修改这个定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