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可以干什么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4-01-01 13:48:01

“四史”是重要的思政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内涵。高校应该坚持推进大学生“四史”教育,拓展“四史”教育渠道,进一步加快了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施,在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方面贡献了重要力量。

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正当其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以及“人才强国”战略有效实施,社会各行各业逐渐朝着新的方向转型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既要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更要有充分的责任意识,积极投入到本职工作中,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与此同时,2021年4月,《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发布,强调要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四史”是珍贵的思政教育资源,蕴含着坚韧不屈、艰苦奋斗等革命精神。面临的社会发展环境,高校更应该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这对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历史观、职业观有积极作用。

“四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重要途径。在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之前,高校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也就是让大学生学会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尊重历史的客观存在。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归根结底还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史,更是中华儿女的奋斗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通过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历史观有积极意义。一是可以让大学生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国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二是“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通过对这些精神的深入挖掘和弘扬,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三是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想、行为及其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规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四是“四史”教育不仅涉及历史知识的学习,还强调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通过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包括从正确、科学的角度学习历史、理解历史,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那么,如何通过“四史”教育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大学生“四史”教育,要把握三个要素。历史是现实之源,现实源自历史,向未来延展。大学生“四史”教育要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素:一是弄清历史、现实、未来三位一体的内在联系。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四史”教育要引导学生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受中华儿女的光荣与梦想,要让学生认清历史的本质,从历史、现在以及未来这三个角度分析,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方向。只有更加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爱党、爱国。二是坚定政治正确。学习历史、观察历史、理解历史是大学生“四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观察和学习历史之前,要坚定政治正确,要以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的立场去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向前发展。三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学生“四史”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带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让学生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把握好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

“四史”教育数智化,让大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习历史。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一来可以丰富“四史”教育资源,二来可以营造更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提升“四史”教育实效性。因此,高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四史”教育数智化发展:一是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博物馆展品、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成虚拟展览和互动体验,让大学生可以在线参观和学习,让大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习历史,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受历史氛围和文化价值。比如,建造现代融媒体红色教育体验馆,支持大学生360度沉浸式体验,让大学生接近历史,与历史人物对话,增加大学生沉浸式体验,加深对“四史”的认识。二是利用游戏引擎和互动设计技术,开发历史题材的游戏和互动体验,让大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扮演历史人物、参与历史事件,体验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三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大学生提供智能导览和虚拟导游服务。通过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实现自动讲解和问答互动,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和景点背后的故事,学习革命精神。四是利用数字技术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线上或线下的学习机会。比如,制作历史题材的微课程、在线讲座、学习视频等,并将这些资源分享至学习平台,方便大学生线下随时观看和学习历史。

“四史”教育生活化,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历史。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教育资源,“四史”教育要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化教育内容,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历史。其一,高校与相关历史遗址、革命纪念馆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和学习,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变迁。比如,组织学生前往红军长征纪念馆进行参观和学习,在导员的讲解下,学生进一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其二,高校组织大学生前往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或地区进行考察,如井冈山、南昌等城市,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当地居民、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等方式,探究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其三,高校组织大学生参加历史知识竞赛,可以设置不同的奖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让大学生在比赛中了解更多“四史”相关的知识、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其四,高校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下乡实践,分组开展扶贫、生态环境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学习历史。

形成“家校社”教育合力,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涵养家国情怀。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摇篮,是心灵的港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其一,家庭方面。一是高校可以家长会的方式,向家长宣传“四史”教育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家长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历史学习;二是相关教育工作者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相互沟通,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三是高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四史”教育活动,如历史讲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增强家长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教师指导下,家长在家可以有意识地营造历史学习氛围,如观看各色经典老电影,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大学生一起沟通学习,增加大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涵养家国情怀。其二,学校方面。高校应该将“四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如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同时,高校通过课堂讲解、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四史”教育活动,将“四史”教育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眼光分析现实问题。其三,社会方面。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与高校合作,提供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参加文化节庆活动等。同时,社区组织“四史”相关的讲座、展览等活动,同时邀请师生一起参与文化建设活动,如让大学生担任居民的“小老师”,给他们讲历史故事,在增强社区居民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四史”的理解。

“四史”中蕴含着丰富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内涵,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培养大学生民族责任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如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高校应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通过数智化教育、生活化教育等方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历史,理解历史。

作者:封福霖,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秋梅,抚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文系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2DJ26D

来源: 光明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