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泊
(一) 湖泊的成因和类型
1. 定义:地面洼地积水形成较为宽广的水域称为湖泊。湖盆是形成湖泊的必要条件,水则是形成湖泊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2. 湖泊的分类:
(1)按照湖水来源,海迹湖、陆面湖;
(2)依据湖水与径流的关系,内陆湖、外流湖;
(3)根据湖水的矿化程度,淡水湖、成水湖;
(4)按湖水温度状况,热带湖、温带湖、极地湖;
(5)以湖水存在时间久暫,间歇湖、常年湖。
(二) 湖水的性质
1. 颜色与透明度:湖水一般呈浅蓝、青蓝、黄绿或黄褐色。湖水透明度与太阳光线、湖水舍沙量、温度及浮游生物都有关系。
2.温度:太阳辐射热是湖水的主要热量来源。水汽凝结潜热、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热和地表传导热,也是热員收入的组成部分。湖水向外辐射和蒸发,则是热呈损耗的主要方式。高山和极地湖泊的水温常年低于4℃。
3.化学成分:湖水的化学成分大致相同,但化学元素及其变化,却可以因时因地而有较大差异。
(三)湖泊水文特征
1. 湖水的运动
(1)定振波:全部湖水围绕着某一个或几个重心而蠕动的现象,称为定振波。定振波和暴风雨的关系最密切。定振波的摆动现象比较复杂,通常分为:单定振波和双定震波。
(2 )湖流:有河流注入的河流,湖水可产生单向缓慢流动;风的作用可使湖水随湖面风向运动,如果风向稳定,则可形成闭合垂直环流;定振波也可造成湖流;水温变化造成湖水的垂直循环,也可造成湖流。
2.水位变化和水量平衡:湖水的水位变化与水量平衡关系密切,当湖水收入超过支出时,水量成正平衡,水位上涨。相反,若湖水支出超过收入,水量成负平衡,水位下降。
二、沼泽(掌握沼泽的成因、沼泽水文特征以及沼泽的分类)。
(一)沼泽的成因
通常把较平坦或稍低洼而过度湿润的地面称为沼泽。在沼泽物质中,水占85%- 95% ,干物质(主要是泥炭)只占5% ~ 10%。水分条件是沼泽形成的首要因素。只有过多的水分才能引起喜湿植物侵入,导致土壤通气状况恶化并在生物作用下形成泥炭层。
沼泽形成过程的两种情况:
1. 水体沼泽化:沿湖岸水生植物或漂浮植物向湖中央生长,使全湖布满植物,大量有机物质堆积于湖底,形成泥炭,湖渐变浅,最后形成沼泽。低洼平原的河流沿岸沼泽化过程与此相似。
2. 陆地沼泽化:主要表现为森林沼泽化和草甸沼泽化。此外,海浪高低潮位间反复被海水淹没的平坦海岸带,也可形成沼泽。
(二)沼泽的水文特征
沼泽一般排水不畅,加以植物丛生,故沼泽水的运动十分缓慢。沼泽的蒸发比较
强烈,蒸发量大于自由水面。径流特别小。沼泽对水分的滞蓄可缓解洪峰(尽管很微弱)。
(三) 沼泽的分类
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沼泽分类系统。地貌分类法是以沼泽形成的地貌条件和沼泽分布的地貌部位为依据,可以反映沼泽体表面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