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卫士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包围、吞噬、分解,最后清除体外。
白细胞分为三大类:
●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白细胞从哪里来?
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从造血干细胞到成熟的白细胞, 并不是瞬间的转变,而需要经历几个阶段:
①先从造血干细胞 “升级”为定向祖(干)细胞,
②然后“升级”为可识别的白细胞前体细胞,
③进一步增殖分化生成成熟白细胞。
(血细胞生成模式图)
什么是白细胞呢?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五类。前三者因其胞质中含有嗜色颗粒,又总称为粒细胞。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细胞数为(4.0~10.0)×10%/,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单核细胞占3%~8%,淋巴细胞占20%~40%。
(白细胞家族成员)
白细胞是如何工作的?
我们身体里大部分的白细胞存在于血液里。体积小、红色、双面凹陷的细胞是红细胞。体积大、数量少的细胞就是我们要说的主角——白细胞。白细胞最主要的功能是防御外来病原体,是身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血管里的白细胞就像一个个卫兵,随时在巡逻、监测是否有外来入侵者,一旦监测到异常信号,它们的移动速度就会慢下来,并贴到血管壁上慢慢滚动,向发出异常信号的地方靠近,到达目的地附近时,白细胞会使出看家本领——变形,穿过狭窄的血管壁间隙,到达细菌侵入的部位,吞噬细菌。细菌被吞到白细胞胞体后,会被细胞内的一种酶裂解,这就是白细胞*死细菌的过程。
功能1 变形 穿过血管壁借助变形运动在组织内游走
功能2 趋化 受趋化因子影响朝向某些化学物质发生运动
功能3 吞噬 *伤有害细菌、病毒打扫“战场”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根据细胞生长发育的过程、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不同,可将淋巴细胞分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伤细胞(NK细胞)三大类。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而NK细胞则是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执行者。
为什么叫白细胞呢,它是白色的吗?
答:白细胞”这个名字源于血液样本离心后的物理外观,这是众多白细胞聚集后,不同平面的白细胞发射的光汇聚后产生的现象。
将经过抗凝处理的血液置于血液比容管中离心后,由于血细胞和血浆的比重不同,血液将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液体为血浆,下层是深红色的红细胞层,二者之间有一薄层白色不透明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实,自然界中这类现象不少,就拿大家熟悉的雪花来举例吧。单片雪花无色透明,而堆积的雪为什么就白色不透明呢?光线抵达单片雪花(一种冰晶)时可以算是直线透过,少量反光,从而单片雪花显得透明。但光线穿过大量雪花时,会不断被反射,凌乱的雪花平面反射的光线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白色。
白细胞会一直英勇*敌并且会长生不老吗?
答:不会!在连续*死数十个细菌、完成任务后,白细胞自身也会裂解,壮烈牺牲,所以一般白细胞的寿命仅仅为几小时至几天。白细胞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较短。一般来说,中性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停留8h左右即进入组织,4~5天后即衰老死亡,或经消化道排出。
正常情况下,老化的中性粒细胞的典型死亡方式是凋亡,凋亡之后的白细胞随即被巨噬细胞清除。若有细菌入侵,在急性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的死亡方式是坏死。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2~3天,然后进入组织,并发育成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可生存约3个月,机体被细菌感染时,为了加强战斗力,骨髓中预先储备的、新制造出来的白细胞都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参加战斗,这样,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就会增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到医院看病时经常会做血常规检查,检查结果中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我们机体是否存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