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
地质概况
本场地位于长江支流黄埔江的一个河湾附近。本场地土壤为全新世(近代的)、上更新世及中更新世冲积、三角洲沉积、海岸积土及浅海洋沉积土。花岗底岩位于本场地下大约275m深处。
基础:
本大楼的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主楼范围的桩已于1997年10月到1998年7月期间施工完成,桩基采用直径为700mm的钢管桩,桩顶标高-19.000,桩长40~59m。主楼采用厚度约为4.5米的底板,支承于桩基之上,板顶标高-14.500。本次设计采用了周边剪力墙、交叉剪力墙和翼墙组成的传力体系,将核心筒剪力墙承受的荷载传递到主楼的四角。
裙房的桩基嵌固在二米厚的筏板之上,桩和筏板被设计来抵抗来自地下水的浮力。
周边地下连续墙及降水本工程地下三层,地下室的永久周边墙采用厚度约为一米的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能承受施工及正常使用状态的荷载,也用于有效地减少流入场地的地下水。
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约500mm。在挖掘施工进行中会进行降水,但本工程项目不设永久的降水系统。因此,地下三层的底板将能承受地下水造成的静水压力。
主楼结构体系抗侧力体系:
为对抗来自风和地震的侧向荷载,大楼同时采用以下三个结构体系:
(1)由巨型柱(主要的结构柱),巨型斜撑(主要的斜撑)和带状桁架构成的巨型结构体系;
(2)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与带混凝土端墙的钢支撑核心筒体系;
(3)构成核心筒和巨型结构柱之间相互作用的伸臂桁架体系。
以上三个体系共同承担了由风和地震引起的倾覆弯矩。前二个体系承担了由风和地震引起的剪力。
巨型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