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注被施暴者心理疏导
遭遇网络暴力,需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情绪的变化是最为明显的,平台除了阻断信息*扰和轰炸外,还要关注被施暴者的心理疏导,在核心环节进行人文关怀。
当然,对于遭遇网络暴力,最好的方式是将通讯设备完全抛弃,及时和家人沟通,保证有人陪伴在身边,如有必要,请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4)开设举报投诉暴力行为渠道
多数平台均会开设专门的用户投诉渠道,接收来自用户发现的网暴行为,平台根据反馈进行核实和处置。
要注意的是,在设置投诉渠道时,要简化程序,便于更多用户参与其中;同时,要保护好举报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目前的举报只是针对某个人、某条信息,而网暴保护阀是针对群体。如果一个人向平台提出自己被网暴了,平台就应该自动查询与此人关联的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
当然,这个过程中会影响很多人使用平台,某种程度可能影响平台用户和讨论的活跃度。但这种活跃度是违背道德或法律的,平台切勿唯流量论。
5)平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出现网络暴力事件后,平台应承担起自身责任,有必要、有有义务去主动开展整治活动,及时查处、删除相关不实内容,并向公众进行公示,以免造成较大范围的谣言传播。
当然,这种整治行动更多的是对大事件的整治,对于普通用户个体来说,他们遭遇网暴后,可能并不会引起平台的过度关注,平台需要从产品层面来考虑,如何更好地帮助这部分用户进行信息阻隔。
6)提供权威最新进展和情况,引导了解事实真相
网络暴力源自对事实的不充分了解,甚至过度或错误解读,在网暴事件发生时,平台应对相关信息快速梳理,进行权威官方解读,并不断向用户推送。信息不对称,甚至信息茧房,导致不能感同身受、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是网暴发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