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怎么来的,火字的来历简短小故事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05-17 15:19:51

▲散氏盘图2

大篆

大篆又叫籀文,据说是周文王的太史籀创造的。春秋战国时期已通行于秦国等地。大篆主要书写在木牍、竹简或帛上,固定而字形整齐,结构疏密得当,笔画较金文更弯曲圆转,字体比较美观。但与甲骨文、金文在本质内涵上没有很大不同,仍以象形为基础,以形声为主要构造方法。

字怎么来的,火字的来历简短小故事(9)

▲大篆3

小篆

春秋战国之际,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主持秦篆为全国统一文字,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后来因为篆法苛刻,书写不便由隶属取而代之。从而掀起了汉字书写的革命,并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小篆对大篆的改造上,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笔画上。它把大篆所有的直角、硬笔改为圆角、软笔。字体显得圆润舒展、规矩得体而又活泼灵动,显出很强的美感。结构整齐,偏旁的写法和位置都比较固定,形旁一般放在左边,促进了汉字的进一步定型化。小篆删掉大篆的繁杂笔画,省略异体字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李斯的字在秦代是一流的,他有一整套书法理论:写字,用笔要急速回转,折画要快,像苍鹰俯冲盘旋一样。收笔好比如鱼得水,运笔就像高山行云,笔画的轻重、舒卷应自然一体,大方美观。

字怎么来的,火字的来历简短小故事(10)

▲小篆 锦绣山河4

隶书

隶书又叫"佐书",形成时间约在战国晚期,成熟期在汉代。它是对小篆字体的进一步简化。成熟的隶书跟楷书很接近,一般人都不把隶书看作古文字。相传隶书本是下级小吏通用的应急字体,后经程邈整理,逐渐形成了统一的隶书字体,汉代主要使用的文字是隶书。东汉中叶出现的八分隶书显现出当时人们追求尚美雅的趣味,特点如下:字体一般呈扁方形,捺笔大都在末尾略向上挑的笔法,较长的横画在在收笔时也略向上挑,形成上仰的捺脚式尾巴。这就使波折多、字体美观与书写方便结合起来了,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

字怎么来的,火字的来历简短小故事(11)

▲隶书5

楷书

楷书又叫“正书”,出现在东汉时期,六朝时期进一步完善,唐代走向成熟。因字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文字而得名。楷书是隶书的简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改弯为钩;改波折为笔直。隶书改良为楷书后,字体的美感主要从笔力和个性特色中体现出来,利于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钟繇开创了隶书到楷书的新貌,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在楷书书法理论上,欧阳询也有很大贡献,他创造的“欧阳询八决“具有独到的见解。八决特点为:(点)要向从高峰坠下的石头;(横戈)要向长空中的新月;(横)要向千里的阵云;(竖)要向活了一万年的枯藤;(竖戈)要像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要像万钧重的弩将发动;(撇)要像利剑斩断的犀牛象牙;(捺)则要一波三过笔。这八种方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字怎么来的,火字的来历简短小故事(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