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的人朋友圈怎么看不见,想家里人的朋友圈怎么发?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08-03 10:13:14

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只会把父母越推越远

《大考》中有一句台词:“不要指望父母理解自己,因为不被理解是做子女的宿命。”

有些问题,我们因为不了解而不理解,有些问题明明孩子一直向我们求救,我们却选择了抗拒,导致亲子矛盾愈演愈烈。

就像纪录片《镜子》中的男孩张钊,打架早恋玩手机,并选择在高三辍学。与父母关系恶劣,一度将父母赶出家门。

我家里的人朋友圈怎么看不见,想家里人的朋友圈怎么发?(5)

乍一看,这孩子大不孝、太过分?

若父母多一点温暖和理解,孩子怎么会对父母如此行为过激和态度冷漠?

在父母眼里,张钊辍学是因为早恋。而张钊坦言,自己不去学校是因为压抑的环境,给他的压力太大。他跟母亲倾诉压力时,母亲会说:“学校几千人都受得了,为啥就你受不了?”

当张钊经过高楼时,威胁说自己要跳楼,父亲会说:“你跳啊。”之后,爸爸还对人嘲讽他:“他没那个胆。”“我让他跳,上他都没上去。”

而张钊心里的声音是:“他们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

父母以为张钊不想上学,而他真实想法,却是想读书、上大学。即使如此,父母却依然笑着反驳:“他说的不是实话,他心眼多,他在骗你们。”

种种言语透露的,皆是对孩子的伤害。暴露的是父母本身的傲慢、无知。

父母只透过自己的角度看世界,只相信自己眼睛里的世界,从来不去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为什么变成今天这样?

扪心自问,孩子生来就如此吗?还是我们的教育使其变了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呈现的不堪,也并非都是孩子的错。

我们有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一个平等的个体去尊重、去理解,我们有没有真正倾听孩子的心声,真心地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孩子是我们的孩子,不是我们的敌人,为什么我们要跟他们较劲,一论输赢呢?

《共情力》一书中说:“如果没有共情,我们就无法相互寻找支持、鼓励、温存和爱。”

孩子不被看见,不被理解,自然也就无法尊重父母,亲近父母。赢了孩子,同时也就输得彻底。

放下我们骄傲的身段,我们并非高孩子一等,我们只是先他们出生而已。

《小王子》中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如果我们记得自己曾经做小孩时,对父母的期待和想法,如今,把孩子当成曾经的自己,是不是就可以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呢?

我家里的人朋友圈怎么看不见,想家里人的朋友圈怎么发?(6)

理解尊重,才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人心是肉长的,孩子的心也不是石头变的。如果父母理解尊重他们,他们怎么会不乐意亲近我们呢?

电视剧《超越》中的陈冕,一直学习轮滑,但她真正的兴趣是短道速滑。

母亲出差前,再三叮嘱她,要参加第二天的轮滑定级赛:“只要你能赢,拿到二级运动员的资格,咱们就能进重点高中。”

而陈冕却偷偷奔向外地,申请加入速滑队。自己在比赛现场时,妈妈打电话问定级赛,她还对妈妈撒谎。

纸包不住火,当妈妈知道真相后,却没有大发雷霆,而是给予温暖和理解。

“你已经长大了,有权力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妈妈相信你肯定能行。”

“你要是觉得你行,就证明给我看,当然了,也别硬撑着,实在不行就回家,妈妈在家里等着你呢。”

我家里的人朋友圈怎么看不见,想家里人的朋友圈怎么发?(7)

女儿感动的要哭,直呼:“妈妈,你真的太好了。”

妈妈肯定是希望女儿,参加轮滑定级赛,顺利进入重点高中,然后顺理成章地读大学,工作。

可是她也懂得,女儿从小就喜欢速滑,长到十几岁还喜欢,说明是真的热爱了吧。

如今,有机会重新选择热爱,肯定是不想放弃的,放弃肯定会成为人生缺憾。索性,支持也好。

父母有父母的考量,可是孩子也有自己的坚持,如果强行让孩子顺从你的意愿,难免斗争,两败俱伤。在保证安全底线之外,何不给孩子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德国心理医生斯蒂芬妮·斯蒂尔说:“父母有没有共情能力,是孩子接受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的关键。”

让我们放弃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支持孩子自己坚持的热爱的道路,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理解和尊重孩子很难,但很值得,因为那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是亲子关系和谐的基础。

我家里的人朋友圈怎么看不见,想家里人的朋友圈怎么发?(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