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去疾的祖父是冯亭,韩国上党郡太守,曾将上党郡送给赵国,将赵国拖入秦赵长平之战。冯亭在长平之战阵亡,其子逃到秦国,孙子冯去疾这个右丞相,排位还在左丞相李斯之上。冯去疾与冯劫这对父子,并非土生土长的老秦人,在留守咸阳的朝堂上有话语权,但若起兵反秦,那还差得远。因为秦始皇18个儿子中有16个在咸阳,关中是老秦人的关中,外人没有始皇兵符绝无可能调动大军。即使有哪个秦国公子兵变,扶苏手上还有三十万精兵,可随时南下平叛。
始皇身边最亲近的人,无非胡亥、李斯、蒙毅、赵高四人,数日前在平原津,始皇感到不适,占卜结果北方有山鬼作崇,便派蒙毅前往代郡,祭祀名山,祈求消灾除病。
始皇驾崩时,如果蒙毅在场,胡亥根本没有机会成为秦二世。偏偏蒙毅去了代郡,赵高与李斯都是人精,怎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商议后便定下一个连环计,史称“沙丘之谋”。
李斯将始皇赐与扶苏玺书烧毁,假传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另作一书,赐与扶苏、蒙恬,大意是:二人带兵数十万屯边,士卒多死而无功。扶苏常上书诽谤,为子不孝,赐宝剑自*。蒙恬不能谏正扶苏,为臣不忠,一并赐死。属下军队,交与裨将王离掌管。
此书写就,盖上和氏璧御玺,命胡亥与李斯门下亲信之人组成使团,星夜奔往上郡,赵高等仍在沙丘等候回音。
八月,扶苏、蒙恬、王离接了诏书。正常来说,扶苏与蒙恬是不可能自*的,王离成了一个被忽视,却左右历史的关键人物。
蒙恬与蒙毅兄弟,其祖父蒙骜[ào]是齐国人,投奔吕不韦。那时白起已经自*,王龁、王陵等王氏将领成为秦国主要的战将。吕不韦为了掌握兵权,排挤秦人将领,硬是把蒙骜拜将推到前线。蒙骜在三个月内,攻克太原郡全部三十七座城邑。两个月内以雷霆之势拿下包括朝歌在内的魏国东郡,割断赵国与魏国的联系。当时秦王嬴政年少,嫪毐、长安君成蟜等实力也有限,吕不韦借助蒙骜控制军队,权倾朝野。朝堂上是始皇与吕不韦之争,军队就是蒙骜与王龁之争,也可以说是秦人与关东人之争,双方势不两立。
吕不韦和蒙骜大致活跃了十余年,同时期王龁、王陵等秦国本土将领一直遭到吕不韦压制。后来赵国老将庞煖合纵攻秦,蒙骜兵败被*,拉开了吕不韦垮台的序幕。
始皇冠礼后,重用新一代的秦人将领桓齮[yǐ]、王翦、杨端和等秦人将领,吕不韦失势,蒙骜之子蒙武虽然也在军中,却一直被王翦等人压制,几乎没有什么战功。
在攻赵战争中,桓齮、王翦、杨端和三路并进,结果桓齮惨败给李牧,逃到燕国改名,杨端和错失战机从而不再为主将,只有王翦的表现可圈可点,成为秦军新一代的统帅。而朝廷当中,接替吕不韦丞相之位的是王绾,王氏家族在秦国呼风唤雨。
始皇明察秋毫,为了削弱王氏,着力培养新人嫡系,包括朝中的尉缭(太尉)、蒙毅(郎中令)、李斯(廷尉),军中的李信、蒙恬等将领。
蒙毅和蒙恬是兄弟,都是蒙武之子。
公元前230年,韩国投降。
公元前228年,王翦灭赵国。此战李信率偏师北上,取得赵国北方大片领土。
公元前227年,王贲攻破燕国都城蓟都。此战李信三千兵力追击燕国太子丹十余万人马,在辽东将太子丹斩首,威名震动天下,始皇对他的评价是三个字:“少,壮,勇!”。
公元前225年,王贲灭魏国。王翦王贲父子连破三国,军中大批将士,跟随王翦王贲父子加官进爵。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始皇决定用其他将领替代王翦王贲父子。
公元前224年,李信为主将,蒙恬为副将,统兵二十万伐楚。此战项燕在主场大*四方,李信兵败从此淡出始皇视线,倒是蒙恬因祸得福,成了始皇在军中最为依仗的人物。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六十万大军灭楚国。临行前王翦自知为始皇猜忌,假意向始皇请赏咸阳附近的田宅,以示并无异心。王翦攻破楚国都城寿春,虏楚王负刍,项燕自刎,楚国还有不少郡县尚未平定。
始皇迫不及待派心腹将领屠睢[huī]、蒙恬、任嚣[xiāo]接替王翦兵权,拜屠睢为国尉(太尉),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军三十万(后陆续增兵至五十万)南下岭南,意在征服楚国未能征服之百越,同时以蒙恬和任嚣为将,各率军十万扫平楚国仍在抵抗的地区。秦军兵力一分为三,而且都不回关中,王翦与帐下将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