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图的中位数怎么求,直方图中的中位数怎样求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0-29 16:47:19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数字特征(第1课时)课例赏析

王 丹(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

周远方(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要:本课例是一个集概念性、探究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教学案例.围绕制定节水标准问题,在利用直方图估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简称“三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决策,逐步完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层层探索之中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

关键词:直方图;样本估计总体;数字特征;统计思维

一、引言

本节课内容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抽样方法、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进一步挖掘样本,利用样本的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从而作出更好的决策,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因教学容量大,实用性强,要求学生参与度高,因此,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excel学会制作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并回顾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有关概念.课上,采用问题驱动和启发探究的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问题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合作和交流,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典型问题并提炼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让统计思想自然诞生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仅起到“助产士”的作用.同时,在探究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突出活动的组织与思想方法的引导,在师生共同搭建的分组合作与互动探究的平台上,突出重点: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数字特征(样本的“三数”),并利用它们估计总体数字特征(总体的“三数”),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也突破难点:如何从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提取样本数字特征,统计思维的建立.课尾,采用以退为进的方式,通过减小样本,提出如何进一步描述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下节课学习标准差做好铺垫.

二、课堂实录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缺水图片):近年来,由于气候恶化,我国很多地方干旱缺水,导致土地干裂,牲畜饮水困难,小麦等农作物枯死,颗粒无收,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而另一方面,有人肆无忌惮地浪费珍贵的水资源,所以节约用水刻不容缓,人人有责!那么如何才能将节约用水落到实处呢?

生1:我们最好定一个标准,限制每个居民的月均用水量.

师:这个想法不错,那我们现在就来谈一个热点话题―阶梯水价.

提出问题咸宁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于2015年在本市城区(20万人)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标准

,用水量不超过

的按平价收费,超出

的部分按议价收费.为了不影响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那么标准

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

【评析】开头通过图片震撼的视觉效果,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直接作用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层次的用意是让学生感悟数学从生活中来,明确研制居民用水标准的必要性,使得导入过程自然.

2.分析问题,明确思路

生2:能求出城区居民月均用水量这个总体的数字特征就好了,再来制定标准a.

生3:直接求总体的数字特征不现实,因为总体的容量太大,每个人的月均用水量难以一一获得,即使获得,计算起来也是比较麻烦的.

师:那怎么办呢?

生3:抽样,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再来制定标准a.

生4:我赞同生3的看法,这种方法可行.

师:大家认为呢?

生:可行!

师:这是可行的.这就是统计思想,从特殊到一般.也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咸宁市政府通过抽样,获得了100位居民在2014年前三个季度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如下:

3.1

2.5

2.0

2.0

1.5

1.0

1.6

1.8

1.9

1.6

3.4

2.6

2.2

2.2

1.5

1.2

0.2

0.4

0.3

0.4

3.2

2.7

2.3

2.1

1.6

1.2

3.7

1.5

0.5

3.8

3.3

2.8

2.3

2.2

1.7

1.3

3.6

1.7

0.6

3.9

3.2

2.9

2.4

2.3

1.8

1.4

3.5

1.9

0.8

4.3

3.0

2.9

2.4

2.4

1.9

1.3

1.4

1.8

0.7

2.0

2.5

2.8

2.3

2.3

1.8

1.3

1.3

1.6

0.9

2.3

2.6

2.7

2.4

2.1

1.7

1.4

1.2

1.5

0.5

2.4

2.5

2.6

2.3

2.1

1.6

1.0

1.0

1.7

0.8

2.4

2.8

2.5

2.2

2.0

1.5

1.0

1.2

1.8

0.6

2.2

问题1:理论上抽取100个样本数据是远远不够的,但为了课堂上计算的方便,我们只抽取了100个样本数据.上节课已经绘制出了相应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图1),能否从直方图中直接提取样本数字特征呢?进而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直方图的中位数怎么求,直方图中的中位数怎样求(1)

展示与交流1

生5:我们小组算出的众数是2.25t,也就是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图2).大家有没有意见?

直方图的中位数怎么求,直方图中的中位数怎样求(2)

生5:因为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也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数,而在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表示相应小组的频率,所以众数出现在最高的小矩形中.

生6:为什么取中点?众数只是集中在2~2.5这一段上,但并没有说就是2.25.

生5:是的,2~2.5这一段上的其它值也有可能成为众数,但2.25这个中间值更具代表性.

生6:有道理.

生5: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7:我认为众数不一定落在2~2.5这一段上.

生5:能举个反例吗?

生7:万一集中在2~2.5中的数据很分散,比如2.01,2.02,2.03…,总之没有两个一样的,而在1.5~2这一段中却始终是1.7,虽然2~2. 5这一段的数据还是比1~1.5这一段的数据多,但众数有可能落在1.5~2中,这样你们判断的众数可能就会失误.

生5:那我下去以后再想一下。

师:大家的讨论非常精彩.有的同学可能还不理解生7的说法,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样本数据(单位t):1,3,3,3,3,5,5,5,6,6,以2为组距,制出相应直方图(图3),按照生5的说法,由直方图求出的众数落在4~6这一段上,为5t;而按照生7的说法,样本的众数为3t,落在2~4这一段上.

直方图的中位数怎么求,直方图中的中位数怎样求(3)

生8:这种情况是怎样造成的呢?

生9:主要原因是直方图丢失了原来的具体数据,求出的只是众数的估计值.

生8:我们能减少误差吗?

生9:可以,由样本制取直方图的过程中,缩短组距.

生8:能完全避免误差吗?

生9:不可能.

生8: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从直方图中计算样本的众数呢?

生9:因为直方图能够很容易地表示大量数据,非常直观地表明样本的分布形态,使我们能够看到在分布表中看不清楚的数据模式.另外,由直方图求众数也比较快捷.

师:那我们现在选哪一个作为众数好呢?

生10:还是选2.25,这符合我们大多数人的习惯.

师:大家的意见呢?

生:取2.25.

师:那我们就取2.25作为众数.通过上面的讨论过程,我们发现由直方图求出的众数是一个估计值,可能会有偏差.我们将众数看作直方图中面积最大矩形的“中心”,它是一组数据的最大集中点,此时它告诉我们,咸宁市城区月均用水量为2.25t的居民数比月均用水量为其他值的居民多,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多多少,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直方图考察其他两个数字特征.

探究2:如何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中位数?

直方图的中位数怎么求,直方图中的中位数怎样求(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