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玉妍变傻的第一个理由是爱情。
玉氏王爷相貌平平,像卖羊肉串儿的。但情人眼里出潘安,金玉妍对这位相貌尴尬的玉氏王爷一往情深,为他进宫为妃,为他越斗越勇。
宫斗后期,玉氏王爷继位,要来大清朝贡。
那时,金玉妍成了皇后候选人,她为了让心上人看一眼自己光芒万丈母仪天下的样子,急不择路加快了争夺后位的脚步。
她直接挑唆纯贵妃争后位,还当面告诉大阿哥孝贤皇后害死了他亲妈。
虽然成功扳倒了纯贵妃和大阿哥,但这傻瓜似的两招确是后患无穷。
纯贵妃爬起来之后直接投靠如懿,之后每次批斗金玉妍都主动打先锋。
大阿哥临死前也告诉如懿,他在丧礼上对孝贤皇后不敬,是金玉妍挑唆的。
金玉妍等于把自己暴露在了宫斗的枪林弹雨之中。
《牡丹亭》里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到了金玉妍这儿,就成了情到深处,聪明可以变愚笨,理智可以变疯狂了。
她裸奔在宫斗的枪林弹雨中,只为让心爱的玉氏王爷看一眼做皇后的自己。
王爷看了又怎样?
大不了感叹一句当年果然没看错人。
然后各回各家,各过各的日子。
其实玉氏王爷根本没爱过金玉妍,否则他不会把心爱的女人当贡品献给乾隆,更不会明知她在后宫栽了跟头,还雪上加霜对乾隆说金玉妍身世可疑,我再给你送几个美女吧。
金玉妍肯定也知道王爷没那么爱她,所以她才那么想让王爷看到闪耀的自己,证明她值得他爱,以致急于求成,方寸大乱,突然变傻。
现实中有很多金玉妍一样的姑娘,不愿接受对方不爱自己,抱着执念不放。
她们健身,打扮,拼命工作,用一切方法证明自己很优秀,值得对方爱。
可不管你多优秀,他不爱你就是不爱你。
青春、汗水和生命应该用来取悦自己,而不应用来坚守虚幻爱情的海市蜃楼。
金玉妍就算当了皇后,以大清国母的身份见了玉氏王爷,他仍旧是不爱她的。
金玉妍这一生,终究是错付了。
除了爱情,认知错觉也直接导致了金玉妍变傻。
孝贤皇后,高贵妃在时,金玉妍是跟班兼谋士。
她俩没了之后,金玉妍突然炙手可热,成了国母候选人。
身份的巨大变化,严重影响了金玉妍的认知判断能力。
金玉妍曾对贞淑说起后位之争:“娴妃无子嗣,又出身乌拉那拉氏,不足为患。纯妃有三子,我可以让这成为她的弱点。”
她只看到如懿无子,出身乌拉那拉氏,却忽略了如懿是皇帝初恋,本应是潜邸的嫡福晋,宫里的嫡皇后。
她只注意到纯贵妃老实敦厚好摆布,却忽略了老实人被耍到一定程度也会求生存,拜码头,找机会报仇。
心理学家塔尔玛德说:“我们并非客观地看待世界万物,而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这种视角常让我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势,而忽略自己的劣势,从而认为他人的能力、智慧或者才气不如自己。”
这正是心理学上的“虚假独特性效应”。
陷入“虚假独特性效应”的人,习惯关注自身优势,忽略对方的长处,以己之长比人之短。
比如,金玉妍初见白蕊姬的第一反应是:“还以为什么绝色美人呢,原来也不过如此。”
身旁的高贵妃回答说:“后宫论美貌,数你第一,谁敢和你争啊。”
很明显,金玉妍说白蕊姬“不过如此”,就是以己所长(美貌),比对方所短的结果。试问,她怎么不和白蕊姬比弹月琴奏琵琶呢?
这种“虚假性独特效应”,更深地影响了宫斗后期急于求成的金玉妍。
她的眼神,口气,动作,时常露出“谁都不行就我行”的意味。过分的自信让金玉妍日趋高调,做事不再谨慎缜密地思考筹谋,最终走向失败。
想避免陷入“虚假独特性效应”,以下两点可以参考:
◎越是敌对的人,越要抽离情绪,客观认识对方长处
如懿讨厌金玉妍,却认清了对手的优势。
她肯定金玉妍的生育业绩,明白玉氏的份量。皇帝给金玉妍复位,如懿委屈却没反对,让皇上觉得如懿懂事识大体。
如懿能认清敌人的长处,这帮她在波诡云谲的后宫争斗中做出了最对的选择,最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金玉妍恨如懿,恨着恨着就忽略了如懿的优势。
她完全忘记了如懿手里攥着皇帝的年少情怀,皇帝恰好看重如懿“无子女可以公平对待每一位皇嗣”等事实。
竞争后位时,金玉妍居然认为如懿不足为患,只把纯贵妃列为对手。
别人知己知彼,你却一叶障目,你不输谁输?
所以,面对敌手,把“自我情绪”从“对方长处”上剥离,才能更客观理性地把握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