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电视开机广告 2017 年卖到 180 万元/天。那时,贵州茅台在《 新闻联播 》前投放的 20 秒广告,一年 5 亿元,平均一天也不过 136.98 万元。
若一年按 365 天计,且每天都有投放,那仅开机广告一年就能给乐视电视创造 6.57 亿元收入,完美诠释了这个入口的「 价值 」。
2013 年,乐视推出 3 款主打性价比的智能电视,宣告进军电视业,提出在开机时加入广告。当时的乐视副总裁梁军说,开机广告只是先期尝试,以后智能电视上「 每个地方都可以卖 」。
很快,乐视成了小米、PPTV、暴风、微鲸以及创维、海信、康佳等传统厂商的学习对象。
它们意识到,不仅是硬件,更重要还有内容,于是,与爱奇艺、优酷等合纵连横。当然,它们也学会了卖广告。
差评君从广告代理那儿了解到,按 CPM 付费——即以广告每显示 1000 次为单位收费,创维、康佳、长虹、海信的开机广告售价均为 360元/CPM,乐视仅 300元/CPM,素材是时长 15 秒的视频。
当然,广告主可以延长一倍时间,但钱要付双倍。
比广告更赚钱的,是用户数据。
开机广告只是冰山一角,相较 4.7 个小时的日均每终端开机时长( 来自奥维互娱《 2019 年 4 月 OTT 大屏用户行为月报 》),它并非是 OTT 广告的主战场,只是厂家挖掘电视硬件广告潜力的开始。
当广告业席卷硬件产品,「 精准营销 」的概念应运而生,大数据的加持,收集多维度的用户数据顺理成章,配合上算法,就能对用户有更深的理解。
针对性的广告「 有的放矢 」,广告商就能在市场更具竞争力,广告主满意了,就可以卖更高价格的广告。只是这个数据「 精准 」的程度,令人惊讶。
为了解它们如何使用用户数据,差评君查了下几家大厂公布的几项发明。
海信旗下的青岛聚看云科技有限公司有项发明,叫「 用户画像生成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它提到「 获取用户正在观看的视频内容和观看时长。」
( 对于数据的使用,厂家在购买前并没有隐私政策和用户协议供消费者查看 )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 视频播放中呈现商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专利提到,无论用户是否登录账号,都可以通过 IP 地址获得历史评论、浏览历史,以及浏览、搜索记录、购买记录等网络消费数据等。
目的是根据用户偏好,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推送商品信息。
中国网络电视台旗下未来电视有限公司的「 面向家庭用户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及装置 」发明,则提到了采集预设时间段内的多媒体播放数据,来预测家庭成员结构。